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中國人工智能領導者來自哪兒: 幾乎被百度和微軟承包了

中國人工智能領導者來自哪兒: 幾乎被百度和微軟承包了

時間:2017-06-24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近日《福布斯》雜誌評選出了“20位驅動中國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領導者”,李開複、陸奇、張潼、王海峰、周靖人、閔萬裏等人均榜上有名。

該評選指出,西方國家可能對原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Eg),穀歌無人車之父塞巴斯蒂安·特倫(Sebastian Thrun),“神經網絡之父” 傑弗裏·希爾頓(Geoffrey Hinton)等人物比較熟知,卻很少了解中國引領AI創新的關鍵人物。實際上這些高管、企業家、教授和研究人員位處最重要的中國科技公司與研究實驗室,並因其技術專長與成就獲得廣泛尊重。

結合《福布斯》評選出的20人名單來看,目前驅動中國人工智能向前發展的領導者中,隻有4位出身於高校和研究機構,絕大部分都來自中國頂尖的科技公司,其中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裏、騰訊)幾乎包攬了剩下的名額。

經澎湃新聞統計發現,這20人中目前在百度供職的多達7人,加上曾經在百度工作過的,剛好10人占據了榜單的一半,說百度撐起了中國人工智能領軍人物的半壁江山並不為過。

百度於五六年前開始布局人工智能,2012年就建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是較早開始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公司之一。從人才的數量上來看,百度的超前布局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福布斯》也在今年初發布的另一份報告中指出,百度將自我學習、神經元網絡技術融入了核心的搜索業務之中,實現經營方式的創新。百度搜索業務占據中國75%的市場份額,擁有龐大客戶群體的數據,有助於利用AI來為客戶提供更加有效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從這20人的工作履曆來看,中國的人工智能領袖人物中大部分都擁有海外科技公司的研發經曆,譬如穀歌、蘋果、Facebook、IBM等科技巨頭。最有意思的是,其中多達8人曾為微軟工作過,可見微軟是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這一稱號並非虛傳。

中國人工智能領導者來自哪兒: 幾乎被百度和微軟承包了(1)

20位驅動中國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領導者名單,及其工作履曆。(√表示目前就職單位,O表示曾經任職單位)

毋庸置疑的是,眼下中國頂尖的科技公司都在向人工智能領域開火,加大對這一領域的投資。谘詢機構麥肯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近來中國的學術和研究機構比美國、英國或者任何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機構在人工智能的論文上取得了更大的成績,僅在2015年就產生了1萬篇論文。

該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開發中心之一,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們都認識到,眾多的人口、多樣化的行業可以產生大量的數據,提供巨大的市場,因而他們都在不斷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而這些技術能大大提高生產率,或將成為中國社會在勞動人口老齡化壓力下用來維持經濟增長的關鍵能力。發揮人工智能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作用取決於其實際應用能力,不僅僅是在技術領域的應用,更包括其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建立企業領導者的戰略意識、積累開發技術相關知識以及對成本的投入。

麥肯錫預測,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為中國數以億計的工人和中國社會帶來深刻的改變,中國有一半的工作有望在未來實現自動化,並成為全球最具自動化潛力的國家。

而《福布斯》也指出,在強大的政府和企業數十億美元投資的支持下,中國正在挑戰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全球領導者的地位。美國政府擔心龍頭地位不保,正在考慮限製中國資本對美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

附:“20位驅動中國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領導者”名單及介紹

1、李開複

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穀歌中國前總裁

李開複曾就職於蘋果、微軟和穀歌,是全球公認的科技領導者。他擁有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2009年9月從穀歌離職後他創辦了創新工場,積極投資中美科技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公司。

李開複在中國深受推崇,在中國社交網站上有五千多萬粉絲,他已經成為中國科技發展趨勢的標誌性“預言家”。李開複近日向CNBC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是“比電力、工業革命、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所有人類科技革命加起來都更偉大的奇跡”。

2.陸奇

百度集團總裁兼COO

陸奇加入百度後領導公司的AI戰略工作,推動公司內部的整合與協作。每個百度業務部門,包括自動駕駛的AI團隊都向陸奇彙報。百度發言人表示:“在陸奇帶領下,我們有信心順利推進公司戰略實施,百度有信心成為世界一流的技術公司和人工智能的領導者。”

加入百度之前,陸奇經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親自招聘加入微軟,最終成為應用與服務集團的執行副總裁。陸奇在IBM研究實驗室開始職業生涯,之後加入雅虎,升任搜索廣告集團的執行副總裁。他在複旦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並被卡內基大學教授埃德蒙·克拉克(Edmund M. Clarke)邀請在卡內基大學(CMU)攻讀博士學位。

3.王海峰

百度副總裁,人工智能技術平台體係負責人

吳恩達從百度離職後,王海峰接任成為了百度AI技術平台體係(AIG)的負責人。該平台包括深度學習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室、矽穀AI實驗室、增強現實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部、人工智能平台部等部門。

王海峰的技術專長在於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翻譯。他撰寫過100餘篇有關人工智能的學術論文,並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於百度在神經語言程序學、計算機數學、語音識別、知識圖譜、個性化推薦和深度學習等多個方麵的開發。王海峰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後,同時現在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兼職教授。

4.張潼

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

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人才十分搶手。張潼去年從百度離職去往騰訊,負責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此前他是百度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也曾在IBM和雅虎工作過,在羅格斯大學擔任過教授。

張潼旗下擁有超過50名科研人員與250多名工程師團隊,致力於拓展騰訊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麵的能力,並將人工智能新技術運用於微信等大眾產品。

5.周靖人

阿裏雲首席科學家兼副總裁

阿裏雲於2009年成立,是目前阿裏發展最快的業務。與亞馬遜雲計算服務類似,阿裏雲運用其強大的計算能力處理數百萬次線上購物交易。

周靖人帶領團隊在阿裏巴巴雲數據科學技術研究所進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研究,推動阿裏巴巴在語言、自然語言、圖像與視頻處理及大規模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開發。

在加入阿裏巴巴之前,周靖人在微軟擔任工程經理,負責開發大數據平台,為Windows、Office和Bing提供支持。他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6.何曉飛

滴滴研究院院長

滴滴出行是中國的Uber,每天產生的實時數據多達50TB,駕駛路線超90億條。滴滴研究院被稱為滴滴出行的“大腦”,是由滴滴公司成立的機器學習研究所,用於預測用戶需求,減輕不良影響,同時也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何曉飛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後取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在加入滴滴研究院之前,他曾在雅虎搜索實驗室擔任研究科學家,後在浙江大學任教,專注於應用數學和數據分析,解決圖形識別、多媒體和計算機視覺方麵的重要問題。

7.林元慶

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

林元慶是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DL)主任,實驗室旗下包括矽穀人工智能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室、增強現實實驗室及深度學習研究所。他與徐偉一起代表百度牽頭籌建了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該實驗室由中國政府出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建。

在加入百度之前,林元慶曾任美國NEC實驗室媒體分析部門主管,帶領團隊致力於計算機視覺研究,開發移動搜索和無人駕駛汽車。林元慶擁有清華大學光學工程碩士學位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8.朱頻頻

小i機器人總裁兼CTO

小i機器人是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對話平台,為全國大部分機器人和虛擬助手提供支持。小i機器人於2001年在上海成立,為大中型企業、政府機構及5億用戶提供技術服務。

朱頻頻在空間領域擁有眾多專利——聊天機器人係統、SMS機器人係統,使得小i機器人在對話界麵方麵占據技術優勢。除運營小i機器人外,朱頻頻也是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博士,任職於多個人機交互治理委員會,獲獎無數。

9.徐偉

百度 傑出科學家

在百度這樣一個擁有大量高水平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的公司裏,徐偉是唯一獲 “傑出科學家”稱號的人。徐偉在研發PaddlePaddle時做出了卓越的科技貢獻受到了高度評價。PaddlePaddle是一個全新的深度學習開源平台,已於2016年下半年對外開放。PaddlePaddle經曆了三年的研發,現可用於搜索排名、定向廣告、圖像識別、機器翻譯和無人駕駛汽車等多個方麵。

徐偉擁有清華大學學士學位,卡內基梅隆大學碩士學位,加入百度前曾在NEC實驗室和Facebook擔任研究員。

10.閔萬裏

阿裏巴巴 數字科學總監

閔萬裏負責阿裏雲人工智能係統(又名小Ai)的研發。阿裏巴巴部署阿裏雲,意在支持公司旗艦電子商務業務的用戶服務及交通流量預測。此外,閔萬裏還利用機器學習預測中國流行真人秀《我是歌手》的獲勝者,幫助廣東省城市規劃者實時優化紅綠燈,減輕交通擁堵。

閔萬裏14歲進入大學,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學位,在芝加哥大學獲統計學博士學位。

11.景鯤

百度度秘事業部總經理

度秘是百度的對話式人工智能秘書,類似於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這個人工智能會話平台為多種設備提供虛擬助手服務,包括被稱為“中國版Echo”的小魚在家、聲控智能電視等。

景鯤領導著度秘事業部。在加入百度前,景鯤擔任微軟研發總監,研發出了聊天機器人“小冰”,在騰訊微信和新浪微博上都深受歡迎。“小冰”有2千萬注冊用戶,每個用戶平均每月與聊天機器人互動60次,占據微博影響力排行榜第一名。

12.俞棟

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副主任

俞棟受聘為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副主任,和張潼一起負責新實驗室,帶頭在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方麵開展研究。在加入騰訊前,俞棟曾任微軟研究院語音和對話組首席研究員,兼任浙江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客座研究員。俞棟擁有浙江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愛達荷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俞棟說:”我很高興加入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在過去十多年裏,騰訊積累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海量數據、強大的計算能力和一流的科技人才,這些都是開展AI深度研究與應用的重要基礎。”

13. Adam Coats

百度矽穀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

Coats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計算機科學本科、碩士、博士學位,並致力在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計算機視覺、用於語言識別的深度學習及用於直升機特技的機器學習等方麵進行研究。在百度,他開發了DeepSpeech和DeepVoice。DeepSpeech一個語音識別與轉換係統,可像一個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一樣說話。DeepVoice是一個文本到語音轉化係統,可以發出可類似人聲的音頻。

Coats對於能讓普通用戶使用體驗人工智能一事非常興奮。當被評為麻省理工全球35名35歲以下青年創新者第一名時,Coats表示:“在像中國這樣的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中,有很多人將通過手機首次連接到互聯網,能夠與智能設備像聊天一樣互動並能解決問題,這對他們來說十分不可思議。我認為百度的用戶們對人工智能的實際需求比他們自己認為的要大得多。”

14.餘凱

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CEO

餘凱曾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所負責人,後離職百度,在北京創辦了地平線機器人公司。餘凱的主要投資人為尤裏·米爾納和紅杉資本,其目標是開發出“Andriod機器人”,一個支持所有的智能設備的人工智能係統。與中國雲計算領域的其他科技巨頭不同,地平線機器人旨在將人工智能運用到物理世界的每一個硬件設備中去。

迄今為止,地平線機器人已經推出了兩個平台:用於智能家居的Anderson和用於智能駕駛的Hugo。Anderson使得家用設備具備人臉識別的自動下單的功能,而Hugo是一個先進的駕駛員輔助係統,即使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也能對人和物進行檢測。

餘凱擁有南京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德國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完成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15.王勁

前百度高級副總裁

王勁任職百度時管理5000餘名工程師,涉及多個業務,包括他本人成立的移動、雲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百度研究院和無人駕駛等業務。離開百度後,王勁成立了他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

在加入百度前,王勁曾任穀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eBay中國CTO及研發中心總經理。王勁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擁有中國科學院大學碩士學位。

16.張波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授

張波是清華大學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圖案識別、知識工程和機器人。張波擁有卓越的學術成果,如機器人任務規劃,概率邏輯神經網絡,用於圖像檢索與分類、網頁結構挖掘的機器學習算法等。

除了百度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李煒,清華大學也參與共建政府投資的深度學習技術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張波是中國科學院成員,獲清華大學自動控製學士。

17.吳華

百度自然語言處理部技術負責人

吳華在百度任職七年,在自然語言處理、對話係統、神經網絡及其翻譯等領域取得了大量技術突破。紐約時報稱她在多任務學習方麵的研究工作是“開創性”的,她將她的發明成功部署到擁有上億用戶的百度翻譯產品中。吳華還負責百度人工智能對話係統“度秘”的科技研發工作。

吳華獲中國科學院博士學位,主持了國際計算語言學協會和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等頂尖人工智能學術會議。

18.李煒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計算機技術教授,前校長

除清華大學張波、百度高管外,李煒也被選中共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他是中國科學院成員,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前校長。李煒因其在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網絡方麵的科技貢獻,獲得多個獎項。

李煒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係,獲愛丁堡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19.查紅彬

北京大學機器學習教授

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員、教授查紅彬表示,中國希望利用對人工智能產業大量、快速的投資,反超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査紅彬負責北京大學機器感知重點實驗室,與微軟亞洲研究所及全亞洲的人工智能領先者均有合作。他的研究領域涉及計算機視覺理論、虛擬現實和機器人。

査紅彬擁有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學士學位,日本九州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

20.陳雲霽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院

2015年,陳雲霽入選麻省理工學院全球35名35歲以下傑出青年創新人物,MIT認為其打破了傳統。在工作中他被任命專門設計深度學習處理器,該處理器可大大降低大型機器規模學習成本。陳雲霽的夢想是讓所有的普通手機都變得和穀歌大腦一樣強大。

陳雲霽14歲進入大學,24歲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博士學位。他現在是龍芯3號的總設計師。龍芯3號是一種微處理芯片,可以較少計算機識別物體和語言翻譯時的耗能。他還正在開發Cambricon,一款腦啟發處理芯片,可模擬人類神經細胞和突觸,促進深入學習。研究小組由陳雲霽和他弟弟領導,他們兩位都是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教授。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