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14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文/思鬱
近期,一部名為《陽光失了玻璃窗》的詩集出版了。要說這本詩集有什麼特殊,那就是它的作者是微軟機器人小冰,所以這本詩集也被稱作史上第一本人工智能創作的詩集。
據微軟的工程師介紹,小冰是個萌妹子,本來隻是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後來“她花費了100個小時,“學習”了自1920年代以來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所有作品,並進行了多達10000次迭代,開始寫作詩歌,在網絡詩歌平台上發表,有幾首還發表在紙媒詩刊上。這本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是從她創作的數萬首詩歌中遴選出的139首精華部分。
這個新聞好像在佐證人工智能即將替代人類的觀點。在這個以算法取勝的未來世界中,人工智能即將取代醫生、司機、教師、服務業等絕大多數行業之時,藝術家這個依靠想象力和靈感進行創造的行業似乎是人工智能不可企及的領域。但是千萬不要對人工智能抱有任何低估,它學習的速度遠超人類的想象,我們無法憑借已有的認知就斷定它無法通過學習來成為一名藝術家。
其實早在2011年,加州大學的音樂學教授戴維·柯普就寫了一些計算機程序,能夠譜出各種協奏曲、交響樂和歌劇。他寫的這個名為安妮的人工智能程序專門模仿巴赫的作曲風格,短短一天就譜出了5000多首巴赫風格的讚美詩,在音樂節上播出時,台下觀眾反應熱烈。
隨後,人工智能安妮繼續更新,快速學會了模仿貝多芬、肖邦和斯特拉文斯基。柯普還未安妮簽訂了合約,出版首張專輯,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歡迎。當然,除了音樂,安妮也逐漸對其他的創作形式感興趣,2011年,柯普出版了《激情之夜:人和機器所作的俳句兩千首》,書中收錄的俳句有一部分是出自安妮的創作,有一部分是出自真正的詩人之手,但並未清晰標注作者是誰。換句話說,你閱讀過這些俳句之後,能夠分得清哪些是人工智能的作品,哪些是出自人類之手嗎?
藝術之所以被稱為最後的聖殿,是因為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就算能夠代替很多不同種類的職業和工作,但是無法代替藝術家。因為真正的藝術創造依靠的是想象力,或者說靈感,靈機一動。雖然很多藝術家對靈感創作頗有微詞,總覺得這是作者為了偷奸耍滑,想要自己的創作顯得體麵一些的修飾。但是我讚同靈感是辛苦與勤勞的結合,是大量練習之後積累的質變,借用用馬爾克斯的話說,靈感既不是一種才能,也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作家堅忍不拔的精神和精湛的技巧同他們所要表達的主題達成的一種和解。
從這個意義上理解靈感的話,人工智能小冰,有一天會有屬於自己的創作靈感嗎?我們都知道現有的人工智能,還是建立的大量的算法基礎之上,小冰的詩歌創作是基於她在519位中國詩人的全部作品的算法基礎之上,總結出屬於詩人創作的“規律”。但是,很顯然,從小冰所呈現出來的作品看,她創作的詩歌還停留在詞與詞的搭配和選擇上,這也是算法的一種。即算出詩人常用詞彙的頻率,常用的詩歌意象,然後分別用這種意象詞彙進行詞語之間的混搭。這種創作大部分是沒有意義的,更是無所指涉,充其量我們能發現吉光片羽,覺得某些詞彙組成的句子達到了新鮮的陌生化效果。但也僅此而已。
盡管微軟工作人員說,大部分人是無法區分真正的詩人和人工智能之間的創作的。但是這點並不能成為小冰就可以成為詩人的理由。我們所理解的偉大的詩歌,偉大之處在於,它通過模糊或清晰,陌生或者濃縮的詞語描繪出了一種人類的經驗,而這種經驗是基於人類共同的感受,所以我們才能在閱讀的時候,心神激蕩,難以忘懷。基於算法的小冰,就算收錄了多少位詩人的詩歌,但她卻無法做到模仿人類的這種經驗、情緒和感受。偉大的詩歌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可以傳世,是因為它可以在不同的時代有著完全不同的詮釋,這是偉大詩歌的開放性,可以向任何時代敞開它自己。而這種敞開,是人工智能仍然無法做到的,因為基於算法的小冰,它無法收集人類的情緒和經驗,它所寫下的句子背後都是空洞的。它所創作的詩歌是隻有虛無的能指,它可以傳遞能指的狂歡,卻無法傳遞所指的意義。
當然,我們要抱著開放的心態來對待一位正在學習中的人工智能,也許在未來,它可以打破算法的極限,可以體驗人類所體驗的,感受到人類的喜怒哀樂,並且將情緒和感性賦予它所創作的作品。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名詩人,也可以選擇成為一名隻會聊天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