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08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人工智能可謂是近來最受關注的創業領域之一。不過,在人工智能大火的同時,人工智能的短板也逐漸暴露了出來。CES Asia 2017 期間,微軟開發體驗與平台合作事業部總監崔宏禹為此支招,他認為隻有平台化平民化才能促進人工智能的大發展。
時間久了,人工智能變得“非智能”
崔宏禹表示,不管從創業者的創業熱情、大企業的重視程度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來說,中國與美國一樣,都處於人工智能領域的第一陣營。不過,崔宏禹也發現,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方麵已經開始碰到很多問題了。
我們正處於第三次人工智能的浪潮中,60 年前的達特茅斯會議以後,人們陸續發明了第一款的感知 神經網絡 軟件和聊天軟件,那個時候大家都驚呼“ 人工智能 來了,再過十年機器要超越人類了”;1982 年 Hopfield 神經網絡 和 BT 訓練算法的提出,大家發現 人工智能 的春天又來了;2006 年 Hinton 提出的深度學習引起了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 崔宏禹認為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一項重要議題便是將深度學習等技術延伸到產品和服務中去。
然而,崔宏禹發現,我們目前很多智能產品和應用都是基於前端的,隻是將人工智能技術集成到具體的產品和應用中,而對後端算法、數據方麵的研究不夠。這就造成了一些問題:
1、崔宏禹以掃地機器人舉例,他發現原本工作得好好的掃地機器人,一旦其工作的房間格局發生改變,掃地機器人往往就不好使了。“因為他們的算法是預置的,做好一個算法之後很難改變。我們將產品投放到市場之後,很少對其進行持續的跟蹤監控,沒有持續訓練它的行為。”崔宏禹認為這種持續的訓練必須要求將設備持續地連接到後端平台上去,但很多人並不願意將自己的產品連接到互聯網上去。
2、機器學習的算法很多,其具體應用也很多,比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情感識別等。但我們很多時候卻並沒有研究這些算法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很多企業在做人工智能的時候,缺乏數據科學家和算法科學家,有沒有研究這些算法和數據,即使有些科學家進入企業後,也僅僅隻是為自己的企業服務,沒有將這些知識財富貢獻到社會中去。崔宏禹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僅要做自己的產品,還要貢獻自己的算法和數據。
平台化平民化的後端對人工智能發展非常重要
為此,崔宏禹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問題解決思路。
首先,人工智能最底層一定要有一個共享的平台。 崔宏禹認為現在很多設備雖然叫做智能設備,但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變成非智能設備,因為家庭個性化的數據沒有辦法上傳到雲端再去做第二次的訓練,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便會出現問題。
其次,我們要提供一些平民化的平台。 當一些算法已經在足夠強足夠成熟的情況下,我們要將其平民化民主化,開發者不需要有多麼強的軟件開發能力,隻要會簡單的 Java 等技術,拿到第三方的 API 就可以直接來用。開發者不需要算法具體是如何工作的,隻需要知道用這個算法可以得到其所需要的結果就好。
為此,崔宏禹還介紹了微軟的認知服務 API,其可以為應用賦予視覺、語言和思考的能力。而在使用上,用戶隻需要通過簡單的托拉拽,連接數據接口,無需為通用任務編程。
崔宏禹強調,隻有將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平台化、平民化才能促進人工智能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