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業界資訊 >  再見了,SIM卡

再見了,SIM卡

時間:2017-06-03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再見了,SIM卡(1)

在COMPUTEX2017上Intel動作頻頻,發布了全新的Core i9處理器,達到了驚人的16核心32線程,成了全場焦點。可與Intel、微軟與一眾廠商攜手推進eSIM卡相比,前者對我們生活影響小之又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買頂級處理器,但SIM卡至少人手一張。eSIM卡為何這麼重要,先從SIM卡誕生說起。

SIM變遷史

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客戶識別模塊的縮寫,是第二代蜂窩移動通訊GSM的產物,其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Giesecke & Devrient在芬蘭推出了第一張商業用SIM卡。

再見了,SIM卡(2)

最早的SIM卡尺寸非常大,達到了85.6×53.98mm,與一張信用卡差不多大小,今天SIM卡帶有尺寸塑料邊框不是為了保護SIM卡,而是最初的SIM真的這麼大。保留塑料框架代表著兼容性,就想Nano SIM變Micro SIM的卡套一樣。

SIM卡對於GSM網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每一台終端設備(手機)在網絡唯一的身份標識,簡單而言就是記錄了手機號碼。還具備了身份驗證的功能,當手機通過SIM卡連接的網絡時,服務器會對照卡內安全信息來確定SIM卡身份的真實性。

再見了,SIM卡(3)

其次,SIM具有可移植性。SIM卡可以插入不同手機當中,這樣即使手機升級換代,用戶的手機號碼也不用跟隨改變。最後一點是SIM卡具有存儲功能,可以記錄手機號碼、短信息。

別小看這一功能,當年個人電腦處於286、386時代,硬件空間是以MB的計算的,SIM卡能存在手機號碼、短信是一個了不起的功能,而且換手機時通訊錄跟著SIM卡走,不用遷移。直到智能普及的初期,不少人依然是把手機號碼存儲在SIM卡中,而不是手機內部存儲空間或是雲賬號之中。

再見了,SIM卡(4)

到了1996年我們所熟悉的“標準”SIM卡——Mini SIM卡出現了。Mini SIM最重要的改進是大幅度瘦身,以適應越來越小的手機。2003年Micro SIM卡標準現世,可直到2010年iPhone4采用,Micro SIM卡才得以普及。

到了Nano SIM卡,SIM標準之爭進入消費者眼中,蘋果與諾基亞/RIM聯盟推出各自的方案,最終蘋果獲勝,12.3×8.8mm大小的Nano SIM成了標準,也是物理SIM卡的絕唱。

eSIM卡的誕生、發展

相比原始SIM卡,Nano SIM尺寸已經大幅度縮小,可對於手持設備,尤其可穿戴設備來說依然是一個累贅,以今天的技術也沒必要保留SIM卡這物理設備。

再見了,SIM卡(5)

如前文所說SIM卡誕生於286、386電腦時代,電子產品集成度非常低,手機的天線都是一條又長又粗的黑尾巴,SIM不僅具有身份標識功能而且提供了存儲能力,要實現如此多功能,勢必付出晶體管數量的代價,在要在90年代集成如此一張存儲卡進手機是一件麻煩事。

不過集成電路隨著摩爾定律急速發展,在90年代後期集成存儲空間以KB計算的SIM進其它芯片非常簡單,但此時SIM卡+手機的模式已經根深蒂固,誰也沒法動搖。直到2011年,蘋果公司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申請了一項虛擬SIM卡專利,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eSIM卡。

在2014年9月,蘋果把eSIM卡付諸實施,iPad Air 2提供了一個名為“Apple SIM”的功能,用戶無需插入SIM卡就可在機內選擇運營商,現已支持AT&T、AU、Softbank、T-Mobile等多個營運商。

eSIM卡的優勢非常明顯,它是以軟件實現,不用物理空間,也就說手機、筆記本電腦再也不用開槽,放置一張SIM,手機更可借此實現完全無接口化,對於智能穿戴設備更是意義無非,出於防水、小巧等因素,智能手表、手環都無法容納SIM卡插槽,有了eSIM卡迎刃而解。另一方麵去物理化後,用戶無需去營業廳或是等待快遞更換SIM,完全可空中更新,出國時更立顯優勢,下飛機隻要連上機場Wi-Fi,選擇當地營運商後即可享受服務。

eSIM卡並沒有如Nano SIM那樣在蘋果力推之下快速普及,甚至直到2016年2月份GSMA才完成了eSIM的標準化,在GSMA官方術語中eSIM稱之為Consumer Remote SIM Provisioning initiative。在標準公布的當天,三星表示旗下Gear S2智能手表支持規範,日後也越來越SoC支持該規範,比如說高通最新的驍龍835。

ntel、微軟與一眾廠商支持eSIM標準,代表了PC業界全麵擁抱eSIM,在WiMAX失敗之後LTE網絡成了PC尤其是筆記本電腦不受地點接入廣域網的唯一選擇,支持eSIM是支持LTE最好表現,全無線聯網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也許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家庭寬帶。

原作者:『快科技』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