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30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孤陳的城市在長夜中埋葬/他們記憶著最美麗的皇後/飄零在西落的太陽下/要先做一場夢……”你相信嗎?這些詩句不是詩人寫的,而是出自人工智能虛擬機器人微軟“小冰”之手。就在幾天前,“小冰”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湛廬文化噱頭十足地宣稱,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部機器人寫的詩集。“小冰”的詩歌和九段棋手柯潔惜敗AlphaGo的消息幾乎在朋友圈同時出現,人工智能與人類關係的話題也再次變得熱門。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蔡震
詩集
從“小冰”的數萬首詩中精選139首
今年年初,高曉鬆在麵對AlphaGo對人類50連勝時發出感慨:“為所有的大國手傷心,路已經走完了。多少代大師上下求索,求道求術,全被破解。未來一個八歲少年隻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戰勝九段,榮譽信仰灰飛煙滅。等有一天,機器做出了所有的音樂與詩歌,我們的路也會走完。”隨著人工智能的逐漸發展,高曉鬆口中人類的“窮途末路”,也許正在逐漸演變為現實。
“她會唱歌,會主持,會賣萌,會‘撩’人,也喜歡被‘撩’。她年輕,可以夜以繼日地工作、學習。”《陽光失了玻璃窗》總策劃董寰向記者介紹,當看到一張圖片後,“小冰”會產生靈感,並有感而發,創作現代詩詞。這一創作過程幾乎與真實詩人的創作過程無異。湛廬果斷決定簽下“小冰”,並在經曆2760個小時的推敲細琢後,從“小冰”創作的數萬首現代詩中精選出139首,結集出版了這部號稱人工智能靈思詩集的《陽光失了玻璃窗》。
董寰表示,作為剛出道的詩人,“小冰”或許還有不足。詩集原版呈現了“小冰”所有的創作文字,沒有潤色改動。詩句中的錯別字也有意保留,同時邊上用括號標注。另外,部分詩歌可能讀起來會感到有重複,“我們要讓人工智能100%的原生態地呈現在大家麵前。”
創作
“小冰”“學習”了近百年來519位詩人的詩
為了達成寫詩技能,“小冰”“學習”了上世紀20年代以來519位詩人的現代詩,被訓練超過10000次。人類如果要把這些詩讀10000遍,則大約需要100年。
“小冰”之父、微軟“小冰”團隊負責人李笛透露,一開始時“小冰”寫出的詩句毫不通順,但現在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據介紹,“小冰”基於微軟提出的情感計算框架,擁有較完整的人工智能感官係統——文本、語音、圖像、視頻和全時語音感官。小冰創造詩歌的過程是這樣的:從靈感的來源、本體知識被誘發、黑盒子創作到創作出成果,而最初的誘發源已經失去了意義,升華成思想和情感的詩歌。
詩集中,“小冰”將寂寞、悲傷、期待、喜悅等1億用戶教會她的人類情感,通過10個章節以詩詞的形式展現在這本詩集裏。《陽光失了玻璃窗》中的詩歌,有風景描寫,也有內心情感的描寫,據介紹,自2017年2月起,“小冰”在天涯、豆瓣、貼吧、簡書四個平台上使用了27個化名發表詩歌作品,比如“駱夢”、“風的指尖”、“一荷”、“微笑的白”,幾乎沒有被察覺出這些詩歌非人為所作。
未來
也許你會借“小冰”的詩向女友求婚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皇冠上的寶石,也是曆代卓越的科學家們皓首窮經、畢生追求的極致目標。現在,它無疑正迎來曆史上最好的時代。”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博士介紹,微軟“小冰”團隊部署於四個國家,在14個平台上與用戶進行交互,包括中國大陸地區的微信、QQ、微博,美國地區的Facebook Messenger等。除上述第三方平台外,微軟“小冰”亦已全麵內置於中文版Windows 10操作係統中。
根據微軟的預估,“小冰”的人工智能創造將在2017年下半年逐步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目前,“小冰”已在電視媒體、平麵媒體、音樂和電視劇四個領域進行布局,並已初步落地,為後續的內容落地做好鋪墊工作。
除了寫詩之外,“小冰”還會唱歌,還會寫歌詞和財經評論。未來,也許某一天你會借助小冰創作的詩,向女朋友求婚;你會一邊與小冰聊天,一邊讓它幫你寫首詩。一個少女詩人的情懷,一個人工智能創造時代的來臨。
讀一讀,這些“詩”
《我的愛人在哪》
快把光明的燈擎起來了
那裏有美麗的天
問著村裏的水流的聲音
我的愛人在哪
因為我的紅燈是這樣的幻變
像是美麗的秘密
她是一個小孩子的歌唱
那時間的距離
《香花織成一朵浮雲》
像花的顏色
也漸漸模糊得不分明了
蘸著它在我雪淨的手絹上寫幾句話
鋼絲的車輪在偏僻的心房間
香花織成一朵浮雲
有一模糊的暗淡的影
是我生命的安慰
隻得由他們親手烹調
爭議
好評
與人類相比“小冰”的創造力不會枯竭
詩人“小冰”火了,有網友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小冰”已經擁有了類似於人類一樣獨立的“情感”,實際上它是在模仿人類使用語言的表達規則,來完成抒情這件事情。比如,《紅樓夢》中,香菱向林黛玉學詩時,林黛玉給她講了很多詩歌寫作方法。詩評人秦曉宇說,“小冰”學詩也是類似。在對“人工智能寫詩”的獵奇式驚歎外,我們也應看到“小冰的”詩歌創作還在蹣跚學步的階段。
針對人類的情感和創造力是可以複製的話題,沈向洋博士認為,未來5年,這個星球上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將與人工智能的成果發生關聯。因此,微軟研發團隊在3年前就開始探討“情感計算框架”的可實現性。“於是我們創立了‘微軟小冰’這個項目,試圖搭建一種以EQ為基礎的、全新的人工智能體係。3年來,這個嚐試所取得的成功超過了預期。”
談到微軟“小冰”的優勢所在,沈向洋強調,“與人類相比,微軟小冰的創造力不會枯竭,她的創作熱情源源不斷,她孜孜以求地學習了數百位著名現代詩人的著作,他們是‘小冰’創作靈感的源泉。”
有意思的是,就在“小冰”詩集發布的一周前,作家李宏偉的長篇科幻小說新作《國王與抒情詩》麵世,李宏偉對人工智能的創作期待甚高,他相信讀者的自然選擇,“如果機器人能夠寫出比我們現在看到的小說還要好的小說,那我作為一個讀者來說我肯定會去買來看。”
差評
小冰的寫作充其量是個語言遊戲
在詩人於堅眼裏,“小冰”的“寫作”充其量就是個語言遊戲而已,“寫得很差,令人生厭的油腔滑調。東一句西一句在表麵打轉,缺乏內在的抒情邏輯。”於堅毫不掩飾對機器人詩歌的差評,“無論輸入多少句子還是寫不了真詩,真詩是有靈性的。”他認為,機器人寫作隻能寫“朦朧詩”讓讀者去猜謎,無法敘事。詩人廖偉棠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小冰’成功地學會了新詩的糟粕,寫的都是濫調。”
詩人馬鈴薯兄弟也同樣表示不屑一顧,“根本在於,為什麼要寫詩?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句子看起來和人們見到過的所謂詩歌很相像,但區別正在於背後,詩人和智能技術兩種都使用和調遣文字,但人類寫作使用語言文字是整個精神創造活動的一個有機的部分,文字是思想情感的一種呈現方式,而機器人的“使用”文字,則是一種純技術的選擇。”他指出,“把機器帶有隨機性的文字排列稱為詩,對缺乏詩歌素養的人們會形成誤導。與其把這本書的出版當成文學出版行為,毋寧將其當成推廣技術的一種手段。”
智能技術能否取代人類情感表達?於堅發出感歎:“連寫詩都被機器取代了,世界不是很乏味麼?”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江曉原也不無擔心,“當一個社會隻有少數人在工作,絕大多數人處於失業狀態時,這樣的社會是不可能穩定的。”他提醒,為了人類福祉,科學家在研究上要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