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19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全文共3132字,預計學習時長10分鍾
他說,離開微軟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
近日,效力微軟長達23年的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宣布離職。打造Bing、Cortana等產品,負責微軟全球AI戰略,聯合創辦微軟研究院培養了中國幾乎所有IT公司的CTO,他認為是時候開啟新的階段了。
一個月前還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宣揚微軟AI業務的他,為何會如此突然地離開?
沈向洋的離職意味著微軟再無華人高管,作為鮑爾默時期最後一位執行副總裁,納德拉繼任後的大換血分流他的部門不少職能和資源,微軟向全印班又邁進堅實的一步。
事實上,華裔遭排擠印裔不斷崛起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
GitLab拒收中國人等事件也意味著科技對抗的進一步升級,實現技術自立對於中國來講也越來越重要和緊迫。
矽穀清洗華裔?海外華人科學家處境堪憂
隨著這位“中國的微軟大使,微軟的中國先生”離職,這家美國科技巨頭的核心管理層再無華人。而這樣的情勢早已蔓延開來,華裔式微,矽穀快要被印度人占領了。
據《財富》雜誌統計,世界500強公司中,有30%的CEO來自印度。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穀歌CEO桑德·皮查伊、還有軟銀集團、存儲卡製造商SanDisk、半導體企業Global Foundries以及Adobe公司的CEO,都來自印度。
而華裔已然失去美國科技領域的領導位置,多是“技工”和“碼農”,走上淪為“打工仔”的不歸之路。
暫且不提中印教育、外語、性格方麵的差異,在技術對抗的氛圍之下,當種族歧視已經成為完全“政治不正確”的敏感話題,歧視華人的現象卻屢見不鮮。
哈佛招生歧視亞裔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看到黃皮膚就打最低分數,不少華人學生參與集會舉牌為自己的權益呐喊;
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醫學中心“趕走”了三名華人科學家,理由是擔心中國偷走美國的研究;
拯救無數生命的華裔女科學家陳霞芬,因回國參加同學聚會,被FBI認定是“間諜”,差點麵臨25年的監禁,最終被解雇,多次上訴沒有結果;
埃默裏大學開除了兩名華人生物醫學研究人員,校方給出的說法是二人“未能充分披露外國研究資金來源及其在中國研究機構和大學的工作範圍”。
還有“逼死那位年僅38歲中國程序員的Facebook,又開除了一位追究真相的清華學霸。
上述種種歧視行為,皆讓我們看到了個人身上家國的深刻烙印。打破霸權踢碎歧視,技術獨立迫在眉睫,而實現技術自主這一時代責任落在了青年人的肩上。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
似乎每個時代都會對他們的年輕人缺乏信心,80後90後00後輪流被當做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實則不然,真正扛起時代重任的正是青年,打碎歧視、科技強國需要依靠青年的力量。
創下世界紀錄的是青年人。
由30餘位北航本科生組成的團隊,他們自主研發設計製作,成功地讓“馮如三號”在不間斷飛行30餘小時後成功降落,創造了25-100公斤級固定翼油動無人機續航時間的世界紀錄,而這支隊伍的平均年齡隻有19歲。
中國智能要依靠青年人。
28歲的王永錕創業研發物流機器人,為智慧工廠賦能,效率提高近10%;
INNFOS的首席技術官崔昊天六年級自學編程,被譽為“90後技術天才”,是“機器人關節技術發明人”,已成為機器人行業裏底層伺服係統硬件技術研發的領路人;
兩位00後設計的移動機器人在世界技能大賽上,打敗韓國隊,問鼎冠軍。
穀歌斷供華為鴻蒙出世,Gitlab拒收Gitee當自強,麵對西方的產業霸權和技術壟斷,中國實現自主研發需要年輕人的力量。
洪家光團隊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掌握了航空發動機葉片精密磨削的核心技術;
印奇團隊研發的“機器之眼”,打敗Facebook,成為最頂尖的人臉識別技術,他們立誌要做中國創辦的世界級最偉大人工智能公司;
榮膺“國際愛因斯坦獎”的王正洶拒絕了國外名校的盛情邀請,毅然歸國,助力中國“人造太陽”領跑世界。
而在刻苦鑽研技術本領之下,湧動著的是源源不斷的家國情懷。
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博士劉明偵,28歲就成為了電子科技大學副院長,帶隊研究新型材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這位90後副院長說,“我們青年一代對國家和社會有使命,享受了足夠多的國家資源,也該多做些事情,90後終將成為社會中流砥柱!”
來自南通市的00後繆佳偉,年僅18歲卻心有大愛,他設計三自白度並聯前肢康複機器人,旨在幫助偏癱病人康複。
中國智造,中國速度,中國大腦……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合力在世界舞台上書寫下中國的名字。奮鬥源於熱愛,而熱愛來自血緣深處。
七十多年前,魯迅先生曾這樣說: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事實上,這樣發光發熱的青年人從來都沒有缺少過,家國情懷是中華青年的代代相傳的炬火。
從五四時期新青年們為的高喊,到一二九時青年發起的反分裂、反割據運動,從抗聯時血灑華夏終不悔的縷縷忠魂,再到篳路藍縷之際多少知青上山下鄉奔赴邊疆建設祖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時代變了,但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我們的年輕人心中的愛國情懷是祖傳的,憂國憂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從來不曾缺席。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幹貨
如轉載,請後台留言,遵守轉載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