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06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似乎大家都在自身業務應用上押寶人工智能技術,並且當作是未來的重中之重,且都離不開數據挖掘與效率提升這兩大功能區塊。本人對於算法這方麵一直期待人工智能可以改良當下電商及搜索引擎的廣告業務,因為當下的算法推薦給人們推薦的商品和廣告實在蠢的厲害,讓人一次次懷疑算法與數據革命是否真的那麼牛。我曾經用一句話來表達我對於AI應用渴望:“AI雖然戰勝圍棋大師,但是廣告業還處於電線杆富婆求子的年代,就像隻會對等替換不懂語法的翻譯工具一樣愚蠢要命。”
AI應用層麵的現狀
如今這些年大家看到AI應用都是什麼?我想不太關注科技圈的朋友舉得例子都是比較蹩腳的語音助手之等,雖然此類應用感覺蹩腳但是背後是較為龐大複雜的一套進化過程,不像最近小眾範圍內流行的照片藝術化網站應用那麼喜聞樂見,不像偶爾爆出AI代替人工寫新聞、寫論文(甚至得獎)、寫程序等消息那麼令人驚歎,似乎互聯網基礎服務設施的應用還有一段距離,就像語音助手那樣,需要通過整合並購業務、尋求合作夥伴、打通各類平台、融合進入日常生活設備當中那樣,達成超門戶入口初步形態。
騰訊舉動與研發曆史
3天前(5月2日),媒體再次爆出騰訊AI的雄心計劃,宣布任命語音識別技術頂級專家俞棟博士為AI 實驗室副主任並不遠萬裏在西雅圖微軟旁設立騰訊AI實驗室準備吸納其人才,吸納那些不願離開當地氛圍的人才。俞棟就曾是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供職微軟19年,是語音識別和深度學習方向的資深專家,也是深度學習開源軟件CNTK的發起人和主要作者之一。
騰訊科技自己將此事件評價為“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第三個大動作”,大家其實對於騰訊AI的知曉並不多,自家比較低調報道也不多,最近兩次是騰訊AI的重大舉動都發生在年內,一是自家AI對決日本UEC杯圍棋獲得冠軍,二是任命人工智能領域頂尖科學家張潼博士擔任騰訊AI實驗室主任。
其實,騰訊並不是最近才對AI有舉動,早在2014年微軟讓小冰在自家產品微信上炫技被屏蔽騰訊就感受到了危機,其實早在2010年微信團隊就擁有了自家AI研發項目,主要應用在那些癢點功能點創新上了,語音轉文字就是一個例子,這背後就有類似像科大訊飛語音分析等技術的積澱。
三巨頭發展模式分析
正入如我所講微信內部搞AI癢點創新的例子一樣,騰訊的AI發展受限於內部競爭文化,AI這類需要協同並舉大戲必須要有全局思路,未來AI的趨勢必然是入口化的,畢竟騰訊大多數業務都是麵向消費者層麵的,打通全局形成入口化才是一種明智之舉。此觀點不僅僅我一家之言,很多業內評論人士都指出其受限於內部各個小團隊的AI技術,持續下去未來發展可能大大阻礙騰訊未來布局AI的步伐,赴百度的後塵。
百度走在中國AI的前沿地,從基礎搜索業務上的語音分析、圖像識別、機器學習,到目前中堅的O2O業務(內部逐漸趨於冷漠)數據分析,再到布局未來發展的金融醫療教育服務及無人駕駛技術和智慧城市業務,被媒體稱作“全麵開花,四處發力”,但是由於自身鋪的麵過於廣泛,直到如今也沒有拿出一款像樣的應用產品。
更加低調的阿裏同樣是在自身龐大的布局中穿插AI技術應用,傳統電商業務的數據挖掘、機械替代人工設想進行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這是顯而易見的舉措,而在與消費者對接上阿裏就顯得力不從心了,自身靠電商和雲計算為主業務的當下,離消費者最近的技術應用主要靠自身技術支持廠家,透過例如美的、長安這些傳統廠商提供智能汽車技術、物聯網、智能家居等服務。
我們回到騰訊的發展計劃,遊戲AI、社交AI、內容AI、平台工具型AI,除了遊戲AI目前主打自主決策學習進行技術積澱,其他三大板塊逃不開平台限製這個話題,騰訊的各大事業群不光內部不通,外部在用戶使用時你也能發現其存在刻意的阻隔,微信QQ資產不通、微信公眾號與企鵝號分發平台不通就是兩個極好的例子,社交與內容也沒隻是各自框架內簡單服務延伸,且各自想要順應市場趨勢打造完全不同但是內核卻相似的產品,在企業內部形成了信息孤島,這對於未來開掘用戶數據、為用戶畫像發展算法造成了阻力。
結語:觀察君分析完三家巨頭及AI行業發展趨勢後,發現還是要回到文前的問題上去,AI的應用才是關鍵舉措,得到各家巨頭內部重視和扶持固然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好事,但是整合和開發的方式方法、開發產品的策略仍然是前期立足出成效的關鍵。要試圖得到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合作夥伴的青睞,必然要拿成果和產品形成品牌,這當中需要著眼全局產業鏈條,打通壁壘形成通路,才能繼續讓用戶貢獻有價值的數據,形成良性循環立足此領域。目前的結論是,各家都沒有什麼成效,還需按照此思路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