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30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新智元導讀】穀歌、微軟、包括放棄大陸電商市場的亞馬遜爭相搶占台灣作為AI研發中心。台灣當局表示積極配合並希望每年輸出1萬名AI人才。那麼大廠看好台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台灣如此積極的理由又在哪裏?
台灣突然成為香餑餑了?穀歌、IBM、微軟、包括之前放棄大陸電商市場的亞馬遜,紛紛表示要在台灣地區發展。
2018年,穀歌高調宣布將在台灣招聘300名員工並培訓5000名AI學生,與此同時,穀歌已經收編了2000多名HTC的員工。今年穀歌更是表示要在台北郊縣建設一個新的辦公園區,以便再擴招2000名員工,從事AI相關的工作。
微軟和IBM也爭前恐慌的參與了進來。微軟在2018年1月份曾表示將在5年內招募200名台灣員工,從事AI相關工作。目前正在籌建的台灣研發中心,預算為3400萬美元。台灣IBM總經理高璐華表示,IBM將擴大台灣的研發中心,著眼於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和雲計算。和微軟的套路類似,2018年將招聘100名新員工,同時還開設了一個雲研究實驗室。
在大陸市場道阻且長的亞馬遜,也在同年宣布了進駐台灣計劃。其子公司“亞馬遜網絡服務有限公司”,曾宣布於2018年1月與新台北市政府建立聯合創新中心。該合資企業專注於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IoT),以及為台灣雲計算創業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芯片開發商高通公司在8月份表示,它將建立一個台灣生產設施,作為供應鏈運營和“相關工程和開發功能”的“紐帶”。位於矽穀的圖形處理器製造商 Nvidia 進入合作夥伴關係大約一年以前與台灣科技部進行人工智能開發。
幾大美國公司,同時逐鹿中國台灣。聽起來還有點刺激呢!
當然,台灣對此反應也非常積極。雖然台灣人口不是很多(根據維基百科數據,2018年台灣總人口不到2400萬,和上海市人口相當,其中20-44歲人口約870萬)政府方麵,正在爭先恐後的發展AI人才,號稱要每年為這些企業輸送10000名AI人才。為了實現既定目標,政府準備直接將AI教育寫入從中小學教材。
根據福布斯報道,相關AI補充教材也將在今年進入公立學校,約有1000人報名參加政府共同發起的在線人工智能應用課程。
為什麼台灣態度這麼積極?一方麵是經濟上的危機感
根據觀察者網報道,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會長張誌軍在今年3月13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7年,台灣地區經濟總量在大陸各省份排名中位列第六,2018年,四川、湖北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台灣。再過兩年,台灣GDP可能掉出大陸省份10名之外。30年前,台灣GDP曾占大陸經濟總量的45%,而今年占比隻剩下不到4.5%。大陸2018年經濟增長6.6%,邁上90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台階,這一年的增量是台灣2018年經濟總量的2倍多,且此差距日益加大。
引用來源: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3_14_493534.shtml
另一方麵是人才的流失
雖然台灣人工智能水平還算不錯,但整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確實遲遲沒有起色。與此同時,台灣高校薪資水平也不高,台北的創業加速器AppWorks Ventures的創始合夥人Jamie Lin說,台灣人工智能研究的薪水可能相當於美國同行的五分之一。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AI人才的外流。早年累積的優勢,正在慢慢流失。
還有一個原因,是硬件和軟件發展的極度不平衡。Google台灣地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博士,曾在一次演講中指出,由於台灣硬件產業的成功,已經形成了硬件思維的固化模式,工程師習慣了被自上而下的領導,缺乏開源精神,很難適應軟件創新。
為什麼是台灣?為什麼不是其它地區?台灣目前至少存在2大優勢:人才和半導體。
人才優勢
雖說台灣人才在流失,但台灣的科研基礎擺在那兒,水平還是在線的!尤其是台灣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已經開展工程師方麵的培訓,引進IT技術要比大陸早很多,湧現出一批軟件、尤其是硬件工程師人才。
在全球人工智能高校的排名中,台灣大學也是躋身一流大學行列。像AlphaGo的“人肉手臂”黃士傑,就畢業於台灣師大,如今他已經是DeepMind的頂級工程師。
台灣的大學每年有1萬名左右的計算機專業和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生,這些畢業生的薪資相對更便宜。根據台灣當地媒體報道,畢業生的平均工資約合人民幣每月7500左右。
台灣當地公司也在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例如Startup thingnario正在開發人工智能軟件,用於計算清潔太陽能電池板的最佳時間,將發電量提高15%以上;台灣信息服務公司Systex Corp.提供反洗錢技術;宏基開發人工智能幫助出租車司機選擇乘客的最佳路線。
半導體優勢
從硬件角度,台灣在硬件方麵非常有競爭力,尤其是半導體工業,世界著名芯片製造商台積電便紮根於此。硬件是人工智能的基礎,人工智能近年來的飛速發展依賴的便是硬件的發展、算力的提升。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台灣豐富的代工經驗和IC設計基礎成為搶占人工智能這塊陣地的巨大優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的《2018年大陸與台灣經貿交流情況》顯示:
2018年1-12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2262.4億美元,同比上升13.2%。其中,大陸對台出口486.47億美元,同比上升10.6%;自台進口1775.98億美元,同比上升13.9%;我對台貿易逆差1289.51億美元。台灣是我第五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報道來源: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jiguanzx/201901/20190102828082.shtml
根據新華網消息:台當局財政主管部門7日公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至4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下同)累計出口437.8億美元,同比增長14%,增幅高於台灣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在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主要貨品類型中,占比最高的是電子零組件,前四月累計出口203.6億美元。
報道來源: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7/c_129866465.htm
IDC駐台北的高級研究分析師Leon Kao表示台灣供應商是亞洲設計和交付解決方案最快的地區,台灣在IT和消費電子行業擁有“更強大的生態係統和價值鏈,尤其是電子和電氣工程和係統集成。”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Mobile和Semiconductors的分析師Ethan Qi預計,台灣辦事處最終將幫助開發支持5G功能的設備,以實現虛擬現實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