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04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微軟的技術高管Alex Kipman(亞曆克斯·基普曼)近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說道:“智能手機已經死亡,隻是人們還沒有意識到 ”,他還預測說,混合現實和增強現實頭顯設備將很快成為未來的主流。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微軟的CEO Satya Nadella(薩提亞·納德拉)在另一個播客中表示,微軟還沒有打算放棄智能手機業務,盡管WP早已經flop了,但是他仍然堅持“we'll make more phones”。
如果你在上班路上匆匆瞥一眼某些新聞標題,你可能會覺得,謹慎的CEO和大膽的夢想家,兩人是互相拆台,但事實上,薩提亞·納德拉還有後半句,原話是這樣表達的——“but they will not look like phones that are there today”。是手機,又不像今天的手機,如何理解?深究起來或許兩人的說辭並不矛盾。
微軟才沒有放棄手機
基普曼2001年加入微軟,在微軟已經工作了十幾年,被奉為Kinect、HoloLens幕後的功臣。外界描述他為“第一發明家”,每天的工作時間在創造中度過。在基普曼的眼中,“軟件是唯一不受物理規則束縛的藝術形式”,他長得帥,還喜歡參加藝術大會,從藝術中獲得創造靈感,是個浪漫的“夢想家”。
HoloLens的誕生,在VR、AR、MR領域掀起了風暴。3000美元的價格、目前隻推出了開發者版、一係列炫酷的功能,以及科幻片一樣的場景,這些特征讓HoloLens登上了一個高高在上的王位。去年年底發貨之後便悄無聲息的Meta2,以及雷聲大雨點小的Magic Leap都沒能撼動HoloLens的地位。HoloLens可以算得上是基普曼一手創作的“藝術作品”,造就了這樣的產品的基普曼,堪稱讓老牌科技公司微軟煥發生命力的定海針。
對於這樣一個人來說,混合現實創造出的場景,其魅力遠遠大於小屏幕束縛下的信息展覽。沒錯,是“魅力”。專心致誌搞研發的人,精力往往集中在創造未來,培育種子而不是下田耕作。尤其是這種藝術型的科學家,運營、賺錢,搞業務不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不論微軟有沒有在手機業務上做過嚐試,他都會堅定地描述HoloLens的美好願景。因此,基普曼的“手機已死”論出來之後,隨之而來的那些陰謀論、質疑頭顯的作用以及對WP手機flop的嘲諷,統統沒有什麼意義。
反倒是CEO,這個抓生產、抓業務的的薩提亞· 納德拉,給出了一套麵對公眾的保守說辭。微軟不會放棄手機,還要做與現在的手機完全不同的手機,與安卓、iPhone完全區分開來,納德拉傳達的才是微軟後麵的產品計劃。
1992年進入微軟的納德拉,在蓋茨和鮑爾默這樣的霸力Boss手下長期工作,納德拉不僅對微軟有深入細致的掌控,也形成了十拿九穩再行動的習慣。2014年才登上CEO職位的納德拉,肩負的任務是在微軟錯過搜索、錯過手機之後,帶領這家公司走出一條新路,而這條路不僅僅是創造,更需要實現長期穩定成長,從發展戰略層麵進行正確的把控,要快速,也要穩妥。
微軟要做什麼樣的手機?
iPhone出來之前,微軟的手機其實小小火過一陣,那時的Windows Mobile由於Office和E-mail功能,在商務人士中間受到歡迎。後來蘋果發布了iPhone,整個手機市場的格局也被改寫。雖然後來的Windows Phone 7在2010年引發了不少話題,還和諾基亞合作推出Lumia ,但是發布時間是在iPhone之後,也沒有好好耕耘OEM合作生態,最終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
隨著安卓崛起,和iPhone兩分天下,微軟在手機市場更加沒有機會了。2013年的諾基亞收購案也淪為笑料。相對於更加開放的安卓和擁有自成一派應用平台的iPhone,Windows Phone太缺乏吸引力,應用的差距難以彌補。也許,是微軟的自大,是對手機市場的不了解,也是錯失良機,導致了失敗。
3月份IDC發布的《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中,預測2017年全球微軟的WP市場份額將降至0.1%,到2021年將會降為零。微軟不能再等了,手機業務完全不能帶來營收,5月2日官方宣布下架Lumia,據了解,6月份將徹底結束手機業務。
智能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言,高端、中低端市場還在火拚,屏幕、芯片、電池、外觀都在快速更新,即使技術無法趕上換機的速度,也要通過換殼換色來占領市場。機海戰術仍然適用,這麼大的市場,微軟不做可能會覺得有點可惜,畢竟在手機市場上征戰多年,如果徹底扔掉,著實心痛。
經過2007年到2014年的成長,智能手機從技術革新、普及程度以及增速方麵都達到了一個巔峰,但是之後卻增長乏力。iPhone沒了喬布斯,把精力從產品創新轉移到供應鏈控製上,三星也是靠屏幕、芯片等元件更新和機海戰術在把持市場份額,所以現在智能手機的大環境並不能算得上是一個完全健康的狀態。
幸運的是,微軟這個時候選擇結束手機業務,在成為更大的負擔之前,及時清空調整,否則之前傳言的Surface Phone也會一樣成為撲街的後繼者。微軟選擇在這個時候放手,並不是要徹底退出市場,而是一次對於手機業務的重新規劃。根據納德拉的描述,微軟未來要做的手機不是現有的手機形式,區別可能不僅僅限於外觀形態,更包括係統、功能、應用等其他的區別,最重要的一條信息——手機和PC的融合。
如今人們手中的智能手機幾乎很少用來打電話發短信了,智能手機漸漸承擔了休閑、社交、辦公、支付、獲取信息流等功能,甚至已經開始充當智能控製終端。
微軟對於產品的理解,在於創造力。2017年的春季發布會,微軟發布的主要產品是搭載Windows 10 S係統,主打教育市場的Surface Laptop,這款教育產品,強化了雲協作能力,另一方麵,官方表示未來所有Windows 10用戶都會獲得MR體驗,這一點要結合去年的秋季發布會來看。
如果說去年10月微軟發布的Surface Book、Surface Studio、Surface Dial、Surface Pen以及MR頭顯這一係列產品是展示了微軟在產品形態方麵的探索,那麼將這些硬件整合在一起的Windows 10則是微軟整個產品生態的根本,而別人目前無法企及的Holographic則承擔著更遠大的競爭優勢。
不止微軟和基普曼認為未來MR場景將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乏的部分,就連蘋果、Facebook、穀歌等其他廠商也在探索研發未來的生活場景,當你能夠將屏幕投射在空氣中,在任意一個空間裏控製一切、快速掌握和過濾所有信息的時候,誰還需要端著一部手機,低頭做小屏幕的奴隸?
但是微軟的Holographic是個高大上的平台,距離人們太遙遠了,不靠人們手中現有的設備根本無法繼續推進,因此微軟的MR設備靠PC,靠擴大OEM,靠招攬同盟,靠聯想、戴爾、惠普、華碩、宏碁這樣的PC廠商來和用戶建立聯係,而智能手機和人們的生活融合更加緊密,微軟通過這條路子把Holographic切入生活場景也是有可能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大膽猜想一下微軟的下一代手機形態——PC與手機結合的形態,充分利用“雲”為用戶提供服務,也許可以突破屏幕的限製,將服務和功能延伸到場景,加上更多的交互方式,不單單是按鍵和觸摸。如此一來既不是現有的手機形態,也和iPhone、安卓那樣的係統和平台有明顯區別。
不過Holographic目前的研發狀態還沒到能夠擠壓掉iOS和安卓,改變人們使用習慣的程度,功能上、體驗上都存在太多不足。微軟需要慢慢走,慢慢試水,但是時間也等不了太久。蘋果投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企業,也申請了大量的專利,已經有幾代iPhone沒有明顯突破了,短期內蘋果也沒有推出頭戴設備的跡象,看來蘋果是要繼續走自己的高端手機和PC路線,在老本行上做文章。硬件會進化的,某天iPhone N突然搞出個大事情,變成奇形怪狀、三頭六臂也不足為奇,真正關鍵的東西是通用的操作係統和平台。
基普曼也不是信口開河
行業需要一套標準,通過這套標準來實現規模化、建立生態、達成壟斷,在壟斷的條件下開放,讓生態內所有環節的風險降到最低,效益達到最大值,這就是偉大企業的成功。這個標準是由微軟來製定,還是由蘋果這樣的傳統手機廠商來製定,還有待觀察。但是微軟在Windows 10和Holographic平台上的優勢是不容小覷的。企業的發展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需要把控利用好自己的核心優勢,高通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因為專利壟斷,所以被眾多廠商嫉恨,但這也是高通的生存之道。
未來讓每個人佩戴著HoloLens這樣的大型頭顯過日子並不現實。我們常常猜想,以後的信息會跳出屏幕走進場景,想得近一點,未來的智能設備會變成普通眼鏡、隱形眼鏡大小,看遠幾年,大腦芯片植入已經有人在研究,硬件的迭代速度很快,傻大黑粗的設備隻是必經階段,很快就會消亡,亞曆克斯·基普曼也不會一輩子抱著開發者版的HoloLens沾沾自喜。
作為CEO的納德拉,不像發明家基普曼那樣浪漫,他不會靠想象來掌舵微軟的未來,也許他的心裏早就有了大把數據,有了詳盡的規劃。手機業務想要翻身已經幾乎沒有可能,隻能尋找新的出路。依托目前微軟的狀態,能夠扛起複興大旗的,也就隻有Windows 10、Holographic和雲服務了,下一代微軟“手機”,也許恰恰是加速現階段智能手機死亡的催化劑,也是微軟在消費市場生態布局的整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