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9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背景
3月22日, Ada Workshop 2019 在北京微軟亞洲研究院成功舉辦。這項以Ada Lovelace伯爵夫人(1815/12/10 - 1852/11/27),英國詩人拜倫之女,數學家,世界上第一個程序員命名的活動由微軟亞洲研究院於2016年發起,意在激勵、啟發和幫助心懷科技夢想的女生們堅持自己的信念,活出精彩人生。
作為特邀嘉賓之一,曠視研究院技術項目經理沈曉璐女士出席活動現場並做精彩演講。同時還有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亞洲互聯網工程院院長、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微軟GCR Committee Chairman王永東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學術合作總監、CCF女工委代表馬歆女士,清華大學計算機係"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球創新學院(GIX)院長史元春博士等行業代表出席活動。
本屆Ada Workshop的主題為 “Be yourself | 從心出發”,活動希望通過為有誌於從事計算機研究的女生提供與學術界、業界的優秀女性近距離的交流的機會,幫助她們更好的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
說到“心”,眾所周知這是一個自古便有的複雜的概念,從東方到西方,從孟子“本心”到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從禪宗“隻空虛妄之煩惱,不空真實之本心”到馬丁·路德“人要獲得上帝的拯救不在於遵守教會規條,而在於個人的信仰。”對它的討論可謂浩如煙海,角度不一。雖然學說眾多,但唯有一點亙古不變,即強調人們不應被外界繁雜所影響,人雲亦雲,行為的起點應建立在對自身心智透徹的把握之上。
不過話雖如此,如何不為外界影響,如何判斷心智中真實的自己?上述解答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女同學們而言僅是紙上談兵,實踐起來困難重重。因此,經驗的分享才成了推進對這一人生難題真切回答的最佳途徑,這也正是舉辦Ada Workshop的意義所在。
女生天生就與計算機絕緣嗎?
提到IT人才,人們慣常的印象總是身著格子襯與牛仔褲的男性“碼農”。據國內權威數據統計,在未來兩年,我國信息化人才總需求量將高達1500萬至2000萬。同時,據CodeForge網站2014年第四季度發布的《中國程序員調查報告》來看,男性比例高達80%,女性僅占20%。所以在算法大牛的世界裏,除了男性與光頭男性以外,女性似乎就真的不能嶄露頭角嗎,這種統計學上的結論是否告訴我們女性天生就與計算機絕緣呢?
如果深入該話題進行研究我們便可以證偽上述世俗的偏見。以Ada Lovelace為例,她是公認的世界第一位程序員。1945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的時候給它做程序設計的也是6位女性。1967年,《時尚COSMO》雜誌一篇名為《計算機女孩》的文章直接把編程作為“女性的新職業”。放眼今天,AI界頂尖的女性也是群星璀璨,斯坦福大學著名學者李飛飛、Daphne Koller、麻省理工教授Cynthia Breazeal、Daniela Rus、哈弗大學教授Latanya Sweeney等等。
如果說上述人物對於中國從事計算機行業的女生們較為遙遠,那麼參加Ada Workshop 2019的嘉賓則可以說是用是行動碾壓偏見的最佳人選。這些優秀的女性用自己的生命完美詮釋了女性在計算機行業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本科、碩士畢業的曠視研究院技術項目經理沈曉璐女士,便是這其中的傑出代表。在經驗分享中,她從“性別”、“穩定”、“平衡”、“選擇”4個維度出發,以富有比喻性的語言,生動風趣地與台下女同學們進行了經驗分享。
首先在談到性別的時候,算法研究員出身的沈曉璐以一道性別判斷題開始了自己的演講——請根據描述判斷同學的性別:
1、 大四開始實習,做純算法,很有禮貌、感情生活穩定。
2、 大三實習,畢業直接留任,組裏有任何推不出的數學公式都找這位同學,特別怕社交,不過很喜歡貓。
3、 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保送清華,還會彈鋼琴,業餘愛好是玩樂高,怕逛街。
在場的同學對於這三個描述紛紛均給出了50%為男生(女生)的概率。當結果揭曉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三個描述均來自一個人,即沈曉璐本人。沈曉璐表示,出此題目,意在僅向大家證明,女孩和男孩在智慧、才華、創造力和能動性上相比其實並沒有什麼本質差別,她並非女性中的特例,在場的幾百位女性都是這一論題最好的證明。
穩定、平衡與選擇 女戰士養成
在談到女性是否適合從事計算機行業的工作時,沈曉璐以自己在曠視研究院工作的親身經曆為大家消除了疑慮。她將曠視研究院比作一個為前線將士提供武器支援的“兵工廠”,這個“兵工廠”會對接前線多條“戰線”的武器裝備研發,每條戰線下麵還有更多的具體項目。作為“兵工廠”其中一條對外戰線的唯一出口,她肩負著對接內外需求的全部工作。在談到自己的工作時,沈曉璐表示這是一項極具挑戰卻令人激動人心的事情。雖然她從算法研究員轉型成了技術項目經理,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就可以放下閱讀學術paper(論文)的習慣,相反這項工作需要她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要了解自己領導的業務線所涉及的全部的理論知識,隻有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才能保障前線“將士”的作戰。
另外,除了不斷保持對最新技術的學習,沈曉璐還需要高效率的對接所有涉及業務線與研究院的工作,這對一個人處理事務的時間、邏輯安排有相當大的挑戰,按照她的原話“經常在吃完一個Subway的時間裏,手機上就多出了80多條未讀信息。”
所以沈曉璐向在場的女同學們表示“寫論文與工作都是一件非常綜合的事情,大家完全可以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把問題解決掉。”接下來,沈曉璐與大家分享了她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訣竅與方法。
穩定
沈曉璐將人們對穩定的理解劃分為4個階梯段,即“靠別人→靠職業→靠能力→靠獲得能力的能力”。對於技術圈子流行提到的熱門技術,沈曉璐認為,掌握一門甚至多門熱門技術固然是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有力保障,但人們需要認識到的是,在這個技術飛速迭代的時代,很有可能一門現在看來很火熱的技術過幾年就急劇降溫,如果一個人隻想著吃自己的老本,那麼她/他不久就一定會被淘汰。因此對於謀求一個穩定工作的同學而言,最重要的,應當是掌握“獲得能力的能力”,保持自己的初心,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平衡
同時作為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沈曉璐對於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定義與大多數人認為的生活、工作55開有所差別。她認為這二者的關係是投入產出式的。所謂平衡,即投入了多少就獲得多少,這個限度由個人與自己的愛人、孩子、家庭共同來設定。它不是記錄在生活作息表上分配時間支出的冷冰冰的數字,它是家庭作為一個共同體而活生生存在的感受。
作為一個非常熱愛技術的女孩,沈曉璐不僅在懷孕最不舒服的時候以刷leetCode來消磨時間,而且當寶寶出生以後還將自己對技術的感情也傳遞給了寶寶。在家裏她們會時常做一些機器人小發明,雖然有些項目看起來比較“沙雕”,但它卻將曉璐在研究院的工作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讓二者不再成為一個斷裂式的關係,或許這也是平衡的另一種詮釋。
選擇
舒適區是沈曉璐在進行這個環節演講的關鍵詞,她鼓勵在座的女孩們要勇敢的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接受挑戰,解決問題。作為良性的反饋,信心能夠增加,進而幫助自己向著更高的階梯邁進。
不可否認,我們所有人都會有逃避挑戰的想法,這是個自然現象,是我們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在文明出現的早期,這種機製能夠顯著的提醒我們,讓我們免受來自外界的威脅。然而今天,如果我們總是固守這樣的想法,總是向身體的拒絕信號妥協,那我們便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當我們逃避挑戰,我們便會沒有成就,進而這種狀態會削弱我們的信心,前進的動力也就喪失了。
麵對這種來自成長型思維模式與固定思維模式的天人交戰,沈曉璐再次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為大家解惑。她表示,在麵試曠視研究院之前,她就已經輕鬆拿到了多家大公司的算法研究員offer。然而偶然一天,在聽友人“吐槽”曠視的算法研究員麵試有多麼困難之後,“愣頭青”的她覺得這是一個挑戰自己的好機會,便也申請了麵試。結果在麵試當日,她“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麵試官的“特殊照顧”,長達兩個小時的算法麵試讓她幾度認為自己此行可能要失敗,不過事實證明,具備獲得能力的能力使她越過重重挑戰,得到了麵試官的高度評價。在拿到offer前的最終麵試環節——與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博士交流的過程中,孫劍發現了沈曉璐在技術之外的另一項重要特質,即領導力,於是孫老師親自向沈曉璐發出邀請,請她來擔任曠視科技研究院的技術項目經理。
這項工作無論對於曠視研究院還是對於沈曉璐而言,都極為重要且具有重大挑戰。現實版的“一夫當關”天天在上演。憑借著自己對技術的透徹理解與對需求對接的謹慎細致,沈曉璐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掌握了這項重要的工作,在她的帶領下,整個曠視研究院對外技術輸出的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在回望這段經曆的時候,沈曉璐表示,自己是一個非常喜歡挑戰自我的人,曠視研究院擔任技術項目經理的生活讓她每一天都有新的體會,在曠視研究院,1年的磨練能夠獲得遠超過去3年的成長。
對她而言,這些腳踏實地的磨礪不是負擔,它是整個研究院共同努力的成果,這讓她變得更加自信。演講最後,沈曉璐再次鼓勵現場的女同學們,所向披靡,百煉成鋼!
---------------------------------------------------------
1.本文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
2.本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