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微軟是這麼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微軟是這麼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時間:2017-05-02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微軟是這麼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1)

微軟在1997年陷入市場壟斷泥潭,為了解決困局,蓋茨親自投資蘋果,並為喬布斯的新MacOS適配office軟件。還讓出了入門筆記本、部分教育市場供蘋果發展。小新在《微軟怎麼連Windows都做不好了?》有過詳細解讀,大家可以關注【科技新知】查閱。

隨後微軟整體轉向企業市場過得紅紅火火,喬布斯的蘋果則開創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為什麼配合蓋茨打反壟斷案的喬布斯,最後能夠帶領開創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而蓋茨的微軟麵對蘋果曆年發布會上的諷刺,卻能無動於衷?

事情顯然不是如此!

微軟僅僅是讓給了蘋果部分利基市場,稍大一點的市場從來就沒鬆過口。這就像Intel與AMD的關係一樣!從1998年鮑爾默升任微軟總裁,2000年成為微軟CEO以來,一直都在推動微軟新業務——特別是硬件業務發展。鮑爾默看到消費電子硬件業務未來的前景,希望在此領域能有所作為。

而從2000年到2008年的時間裏,作為微軟董事長的比爾·蓋茨,則一直忙著打造麵向未來的智能豪宅。

麵對移動互聯網這麼大的市場,微軟從1996年就開始布局,一路追打,隻是自己內部利益混亂,無法統一決策資源堅定的打進去。這就是微軟難以根治的大公司病。

1995~2000年,整個IT行業陷入了發展方向問題,到底是向高性能計算方向發展,升級替代市場現有產品;還是打造迷你的掌上電腦,開拓全新領域?

微軟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麵加強Wintel聯盟合作,繼續打造高性能計算機;一方麵在1996年推出了嵌入式操作係統Windows CE,向工業計算機、掌上電腦領域進軍!

1997年,Intel聯手整個產業鏈力推RAMBUS的DR DRAM技術。由於Intel與RAMBUS的野心太大,想要將內存的傳輸速率從100MHz的水平一步提高到600MHz甚至是1066MHz,最後在1998年底因為過多的技術缺陷而失敗。

同期,由於Intel與RAMBUS打出的專利費太高,台灣威盛聯合多家內存、係統模組廠商推出了133MHz的SDRAM方案,成為替代方案。到2000年,Intel與RAMBUS開動專利戰使得整個市場開始禁用威盛的產品,導致威盛錯失發展良機,也為Intel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如此一來,妄想一步登天的高端計算設備計劃泡湯了!

同期,蘋果快速推出了PowerPC架構的iMac、iBook產品,向掌上電腦、輕辦公市場發力。

另一邊,微軟也沒有閑著,從1997年開始聯合威盛旗下的HTC開發Windows CE掌上電腦產品。

2000年,經曆過Kangaroo、iPAQ的成功之後,微軟基於Windows CE開發出全新的Windows Mobile,開始進軍智能手機市場。從此HTC占據了Windows Mobile設備市場80%的份額,直到2009年,HTC的Windows Mobile設備都在智能手機領域占有大量份額。

2006年,微軟看到蘋果iPod與iTunes綁定在Mac電腦上在市場上的巨大潛力後,推出了自家的Zune播放器產品。這是微軟推出的第一款硬件產品,同時還推出了Windows電腦端音樂管理軟件Zune,並將這一軟件適配到了Windows Mobile上。

可是,Zune跟此前Dell的MP3一樣,都未取得成功。

2002年,Dell為了打敗蘋果iPod,主動幫蘋果在自家PC渠道裏銷售iPod。2004年Dell推出自己的MP3產品,性價比更高,但是長得太醜,最後以失敗告終。

2010年,微軟推出了Kin1/2兩款Windows Phone產品。

但都失敗了。

至今,微軟已經開發了20年移動產品,但微軟卻從未認真優化好相關的開發者服務!

雖然2002年,微軟就已經發布了.NET技術框架,但15年來,這一款產品都是以實驗性產品的形象存在!無論是Windows桌麵係統,還是Windows移動係統,長年以來,微軟操作係統的API接口一直未能統一,前向兼容性很差。

由此導致了Windows移動設備的開發者生態一直不完善,發展了十多年的Windows Mobile,應用數量用戶體驗還不如推出兩年的iOS。

微軟受製於投資人對風險的控製,一直難以全身心的進軍硬件領域。由於軟件銷售的業務模式,使得微軟商務部門相對強勢,到處都是“總裁”。內部管理的製衡也是一個問題。

在鮑爾默時代,雖然給出了漂亮的營收財報,將蓋茨的咄咄逼人風格改成了親善和睦的形象,並力排眾議收購Nokia,但也難以按照戰略規劃來重組產品研發策略。

畢竟,鮑爾默還是從商務部門走出來的,還是難以很好把握好產品節奏。

文/水上焱

本文係百略網(www.ibailve.com)原創,微信ID:wwwbailve。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