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12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近日科技股哀鴻一片。科技企業也步入了一個相對敏感期,如果都開始“看衰”科技股的時候,市場的導向就會出現問題,而科技企業自身的成長性以及抗跌性就變得越來越關鍵。此外,科技企業中的巨頭們的變遷,自然也極易受到市場的關注。
我們關注近日關於PC製造商的一些消息,嚐試管中窺豹,看出一些端倪來。據市場調研公司 Gartner發布的最新報告稱,微軟憑借Surface係列硬件占據了2018Q3季度美國PC市場4.1%的份額,正式躋身美國PC市場前五大PC製造商,甚至將Acer和華碩的排名擠出前五。Gartner稱2018年Q3美國PC出貨量增長0.1%,但IDC的統計數據有些不同,後者數據顯示2018年Q3美國PC出貨量下降0.9%。
那麼這個消息算不算好消息?對於微軟來說,自然算一個好消息了,曾幾何時,微軟也一直試圖讓自己在軟件之外也能有所建樹。比如讓自己“硬”起來。但是基本都是偃旗息鼓了,除了在遊戲市場還有Xbox的一席之地之外。
當然,懷揣著能夠“兩翼齊飛”,兩手都要硬的願望,微軟一直沒有放棄自己在硬件方麵的努力,當然也包括在移動終端市場。一度時間微軟希望自己的Windows Phone也能夠打響全球,當然最終是無疾而終了。此外微軟還曾收購諾基亞,希望能夠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獲得一定的優勢,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倉促之間還是把諾基亞又甩了出去。
當蘋果推出了iPad之後,對筆記本電腦市場的衝擊很大,雖然微軟和英特爾之間的WinTel組合早已經“名存實亡”了,但是微軟還是希望在泛PC市場能夠繼續保持著自己軟件的優勢,以及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能夠嚐試進行一些硬件方麵的作為。
這時候Surface就開始應運而生了。直接對標的對手,其實還是蘋果公司,涵蓋蘋果公司的 iPad甚至包括MacBook係列產品。微軟希望能夠保持著在原本物理鍵盤模式下的商業應用和創新,甚至即使是虛擬鍵盤、可拆卸的物理鍵盤等等,都是對既有傳統的一種延續和傳承。是對觸摸之外的一種習慣的順延。
事實上,Surface莆一問世,效果還是不錯的,雖然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雖然在和iPad的競爭中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當然也可以理解為針對不同的用戶習慣的一種嚐試和努力。經過了不斷地努力和更新,漸漸地我們發現Surface也越來越受到用戶的認可了。雖然蘋果依然還是在超薄、時尚等方麵繼續引領者新興用戶對於筆記本乃至平板電腦的一種應用改變。
不過,微軟Surface還是表現出一定的韌性,以及對於技術迭代的固有的一種傳統技術支撐,這一點或許也隻有微軟還有這樣的底蘊。於是乎,我們看到,根據Gartner的數據,2018年Q3美國PC市場前五大供應商分別為:惠普、戴爾、聯想、蘋果和微軟,其中聯想同比份額狂增了22.2%,戴爾和蘋果的市場占有率均下跌。在全球範圍內,聯想占據PC廠商出貨量冠軍,惠普第二,戴爾和蘋果分居三四名,Acer和華碩並列前五。
其實,在美國市場,微軟可以超越宏碁和華碩,躋身前五,隻能說明美國本土用戶對於嚐鮮性以及對微軟品牌自身的認知還是比較垂青的。但是在一定範圍內,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應用市場,對於更大的市場而言,能夠保持著固有優勢的還是傳統的PC廠商。
當然,微軟也一直在努力著,即使是Surface也是在不斷地嚐試著改變。比如,Surface Go的出現。其實,我們也不難看出,目前Surface對於微軟來說就是在不斷延伸的硬件終端係列,起初隻有Surface Pro和RT產品線,之後加入了更有針對性同時性能更強悍的Surface Book係列等,而直接對標的還是蘋果公司的產品構成。
比如,Surace Book對應的是蘋果MacBook Pro,後來的Laptop係列對應了Macbook或者Air係列,Surface Studio對應的iMac係列等等。Surface Go的出現也可以看出微軟對於這個市場的在意。Surface Go的海外售價是399美元,相比Surface Pro便宜了近乎六成。當然,它是麵向學生用戶,也是相對低廉的一個市場推廣和應對。由於價格便宜,市場的表現尚可,當然,對於更多的需要更強性能支持的用戶來說,這款產品就是雞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