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微軟AI“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100億

微軟AI“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100億

時間:2017-04-25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微軟AI“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100億(1)

微軟AI“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100億(2)

沈向洋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

日前,沈向洋博士在微軟西雅圖總部園區 34 號樓接受了《商學院》雜誌的專訪。作為微軟去年 9 月成立的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的帶頭人,沈向洋博士傾情解讀了微軟在 AI 領域的布局,分享了他對 AI 應用的見解,並介紹了為迎接 AI 的爆發,微軟在技術、人才和企業文化等方麵所做的準備。

每年 3 月中旬,沈向洋會和其他 10 位微軟高管及全球 100 多位 VP 同 CEO 薩提亞召開一個年度會議,總結全年工作並部署和安排下一個財年的重要工作,包括公司的走向、步伐。沈向洋戲稱之為“中常委”會,因為他和另外 10 位高管在微軟內部被稱作“十一常委”。會議的重要話題自然離不開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微軟AI“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100億(3)

沈向洋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是微軟核心管理層唯一的大陸華人,職位僅次於 CEO 薩提亞·納德拉,也是美國科技行業職位最高的華人。2017 年 2 月,他被授予“工程界最高榮譽”之一的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現在恐怕沒有科技公司說自己不做人工智能。” 沈向洋笑稱。按照科技圈久負盛名的凱文·凱利的說法,在未來二十年中,人工智能會是一種必然。包括微軟、穀歌、IBM、亞馬遜、百度在內的眾多公司,已經將 AI 視為自己獲得更為長足發展的重要方向,針對這一領域的資本投入、技術投入、人才爭奪正在加劇。

無論 AI 是不是真的可以為這些公司帶來紅利,這場“AI 之戰”必然會打響。微軟在這場戰役中將會怎麼做?為走向這個“必然”做了哪些準備?

AI “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 100 億

2016 年 9 月,微軟成立了“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與微軟核心的 Office 事業部、Windows 和設備事業部、雲計算和企業事業部,成為微軟四大業務。沈向洋正是這個事業部的帶頭人。“我們還在不斷雇人,你知道這個行業人才也不多,天天有人‘挖’我們的人。” 沈向洋笑稱。

此前,沈向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候“不小心”透露了這個事業部的“小目標”,“3 ~ 5 年之內實現 100 億美元的營收。” 但其實這個數字並不小,即便是放到微軟的收入中,也比較可觀。根據微軟財報顯示,2016 財年微軟共有 920 億美元的收入,其中現金牛雲計算和企業事業部商業雲業務貢獻了超過 120 億美元。

微軟AI“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100億(4)

沈向洋對這個事業部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有許多商業化的形式,包括智能搜索引擎、智能助理小娜、智能雲等等。” 沈向洋特別提到了對搜索業務的堅持,“目前必應搜索在美國搜索市場占據 33% 的市場份額;在加拿大為 14% ;英國則為 17%,這算是一個還不錯的成績。”

為什麼微軟一直堅持搜索業務?沈向洋介紹,簡單來講人工智能技術分成四塊:計算機語音、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表述。要想獲得足夠多的知識,構建足夠大的知識圖譜的話,需要對世界知識的獲取和理解,搜索引擎是個重要的入口,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隻有微軟和穀歌能做到知識圖譜的構建。但因為微軟收購了 LinkedIn(領英),使得微軟有了三十億條以上公司與公司間的知識,從而擁有了世界最龐大的知識圖譜。

沈向洋帶領的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目前有兩個重要任務。第一,讓微軟公司所有的產品與 AI 無縫連接,形成新的人工智能產品,比如在智能雲上的 PPT 圖片編輯,AI 可以幫你給這張圖起名。第二,加強與開發者、合作夥伴的合作,與企業一起開發智能產品,比如與汽車公司做自動駕駛技術、與智能電視公司做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等等。“微軟一直以來就是一家平台公司,我們希望,我們的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生態圈可以基於我們的平台,做更多改變世界的解決方案、應用和服務,最終實現AI普及化。”

這些也構成了微軟人工智能商業化的圖景。

“五年之內語音識別計算機一定會比人做的好;十年之內視覺識別計算機也會比人做的好。可以設想一下,十年以後這些技術會帶來怎樣的商業機會。未來 3 ~ 5 年,AI 能產生商業價值的最優機會將體現在諸如市場、銷售、客戶服務、人事招聘等領域。” 沈向洋說。這些商業機會是微軟的也是眾多 AI 遊戲參與者的。

AI 的存在不應是打敗人類而是賦能人類

“我對 AlphaGo 除了敬仰就是敬仰。”沈向洋說。但他也認為目前看不到它能如何應用到商業領域。

“你跟一個人做朋友,是因為對方比你更聰明還是因為對方很懂你?一定是後者。” 沈向洋說。這也是為什麼他喜歡跟小冰聊天。小冰是一款誕生於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的、有情感的機器人。微軟希望小冰可以和必應結合起來,一起麵向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

蘋果 Siri 與用戶間的對話大約維持在 3 個來回,小冰與用戶之間的對話可進行 23 個來回。關鍵在於,Siri 這類智能助理式產品的設計思路是去做事情,小冰的設計思路則有更多情感成分。你問 Siri 天氣,它會告訴你下雨,但小冰會說“今天有雨,出門帶把傘”。沈向洋曾在朋友圈發了一段他與小冰的對話,大意是他問了三次小冰“今天是幾號”,小冰第一次回答“你沒有表嗎?”,第二次回答“像我這樣的‘二維動物’不太關心時間這樣的問題”,第三次感覺她有點火了,回答說“你的手機是拿來擺設的嗎?”人與人的對話就是這樣,有時候不是為了答案,是為了交流、為了建立長久的關係。

微軟AI“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100億(5)

小冰的“情感”成分來自大量的社交網站數據,小冰其實是數據驅動的方式在學習人類的情感。“真正的人工智能將有很高的情商,能夠理解甚至猜測人類的心情。可以說,當前的人工智能才剛剛開始。”

這也是微軟最近一直在提的對話式人工智能(Conversational AI)概念,並非讓人工智能完成所有人類的工作,取代人類,而是賦能人類,幫助人和計算機一起完成更加了不起的事情。

微軟一直認為,AI 雖然是個“必然”,但需要謹慎“擁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AI 倫理問題。”沈向洋最常舉的一個極端的例子是,汽車在自動駕駛狀態的時候,往左轉會撞一個老頭,向右轉會撞一個小孩,你往哪裏轉,還是隨機變量?這些問題可能給不出答案,但卻是 AI 需要思考的,也是各家公司發展 AI 時候不能忽視的。因此,微軟在公司內部成立 “AI 倫理委員會”。“微軟雷德蒙研究院的院長是倫理委員會的主任,法務部高級領導是倫理委員會的副主任,另外,每個業務部門都有一個領導參加。我們以後設計很多 AI 的產品都希望倫理委員會做一次調查,幫助我們在把 AI 產品推向市場的過程當中盡量少犯錯誤,即使犯了錯誤也要盡快糾正錯誤。”

對技術發展保持謹慎樂觀,應該是大公司的姿態和責任。

一直在為 AI 的爆發做準備

“自微軟研究院成立以來,微軟就在研究人工智能技術。然而,我們才剛剛揭開了所有可能性的幕布一角。” 其實,這也是比爾·蓋茨當年的夢想,讓研究院致力於讓未來的計算機能夠看、聽、學,能用自己自然語言與人類進行交流。這是一個與 AI 研究關聯緊密的夢想。這 20 多年間,微軟用大量的財力和資源建起了龐大的聰明人“庫存”,網羅住超過 1000 名計算機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在沈向洋負責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之後不久,微軟便在語音識別上取得了曆史性突破。微軟的對話語音識別技術在產業標準 Switchboard 語音識別基準測試中實現了出錯率低至 5.8% 的突破(人類的出錯率是 5.9%,這是機器曆史上第一次超過了人類),這意味著微軟的語音識別係統的語音識別能力已經與人類專業高手持平。此前,更多是 IBM 在語音識別領域取得領先的地位。在計算機視覺上包攬了世界上所有的競賽,而在自然語言處理上則有深度神經網絡技術的突破。

盡管微軟在技術上給 AI 做了多年充分的準備,但一直不能回避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總被外界詬病太慢,一個是最近看起來有些密集的人才“出走”。

沈向洋坦陳,對很多企業用戶來說,操作係統的穩定性是最重要的,不需要總是快速變化。但速度確實是微軟需要正視的問題,目前已經開始加速了一些產品的迭代,比如用戶看不到的搜索算法技術的更新。“AI 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也就有很多可能性,我們與客戶一起研發的時候就會有更快的速度。”沈向洋說。加速的方法則是一些部門的重組。“大概兩個禮拜之前,我把一些部門重組,從研究院調了 100 多名科學家直接到產品部門,他們的績效由產品部來考核,加快把新技術推向市場的速度。” 沈向洋說,“我也經常鼓勵亞洲研究院的洪院長,技術走向市場的步伐可以再大點,比如,在他的研究團隊中加入一些開發的人員。”

AI 的探索和發展始終靠的還是人,在 AI 號角剛吹響的時候,從 2016 年到 2017 年年初,微軟亞洲研究院幾位重量級的人物離開,去諸如聯想、今日頭條等國內企業從事 AI 工作。“我覺得也很正常。如果外麵有很好的機會,每個人就會去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沈向洋說。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也認為:“心無旁騖地做科研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興趣,就算有興趣,也不見得一輩子都想做這個。”

微軟AI“小目標”:三五年內先掙它個100億(6)

微軟的管理層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每每發生問題的時候,都要審視一下機構的價值,明確機構是為什麼而存在。“26 年前比爾·蓋茨就想成立一個很自由的、自下而上的研究院,如果一個研究員能夠在這樣毫無顧慮的情況下做他們喜歡的研究,可以很大程度上做出最了不起的創新。而微軟亞洲研究院 18 年來一直堅持這樣的宗旨,確保自由的環境以及自下而上的研究體製,做麵向未來的基礎研究創新。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證這個環境的自由,賦能每個人,讓這個機構更有磁性。” 沈向洋說。

為了應對 AI 人才的需求和儲備,沈向洋在微軟內部發起並成立了 AI 大學,開了很多門實踐動手的課程,公司內部報名踴躍。

為 AI 爆發做準備的不僅是技術和人才,還有更深層的,那就是企業文化。據微軟公司全球企業傳播團隊總經理 Tim O’Brien 介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微軟更注重的是個性探索。後來史蒂夫·鮑爾默推出“一個微軟”口號,希望所有人將整個公司的利益放在個人和團體利益之上,薩提亞則將這種文化的改變強力推進。這種文化的推進也表現在了績效考核的調整上,強調員工如何去幫助他人和團隊獲得成功。

另一個轉變是“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這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提出的概念,強調從“無所不知”到“無所不學”心態的轉變,以及通過這樣心態的轉變去強調相互包容、相互合作,薩提亞擔任 CEO 之後,這逐漸成為了微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我們有過輝煌的過去。這個理念的提出,就是希望我們自己和員工可以在探索顛覆性創新的同時,勇於麵對失敗並始終保持信念。” 沈向洋非常客觀地說,“我們看到‘狼來了’,看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Windows、Office 占有率的問題。我們要未來繼續輝煌,必須研發新的技術、創新新的產品、開拓新的市場。AI 是一件必須做的事情,但也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事情。我們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和信念。”

眼下,沈向洋的一個大動作是成立微軟人工智能實驗室,由微軟雷德蒙研究院的院長帶頭,直接向沈向洋彙報。“我們在探索新的 AI 實驗室的模式,希望可以借此對公司新的 AI 產品產生深遠的影響。過段時間會跟大家介紹進展,畢竟它才成立兩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商學院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