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微軟CEO納德拉親筆著作:所有人都要不斷“刷新”,才能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

微軟CEO納德拉親筆著作:所有人都要不斷“刷新”,才能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

時間:2018-01-03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2014年薩提亞·納德拉接任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成為微軟曆史上第三任CEO。他上任後積極推動公司的文化和業務轉型,三年來幫助微軟這一全球領先的平台與生產力公司取得了重要突破,微軟全麵複興,市值翻了一番,幫助微軟曆史上第二次超過6000億美元。

微軟CEO納德拉親筆著作:所有人都要不斷“刷新”,才能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1)

麵對全球經濟和技術變化的新形勢,薩提亞帶領微軟重新確立企業使命,“刷新”思維,改變戰略合作,不斷鞏固業務,使微軟成功轉型為一家著眼未來的科技巨頭。為了與讀者實時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思考,2017年9月,薩提亞·納德拉出版了《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一書。

微軟CEO納德拉親筆著作:所有人都要不斷“刷新”,才能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2)

書中圍繞三條主線展開:薩提亞的個人經曆以及思考,微軟正在發生的轉型以及文化變革,以及即將到來的技術潮流以及組織被賦予的社會和經濟使命。人工智能、混合現實和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將帶來顛覆式影響,徹底改變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薩提亞指出個人、企業,以及整個社會必須擁抱變革,不斷“刷新”。

《刷新》甫一上市,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據悉,2018年元旦後該書簡體中文版開始在各大圖書渠道接受預定,1月15日將在中國各大城市陸續上市。

01 勇於承擔,獲得重任

薩提亞在《刷新》中第一次公開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從印度來到美國求學,熱愛計算機,深信微軟的圖形用戶界麵將改變世界。於是,25歲的薩提亞離開太陽微係統公司,加入微軟。

微軟CEO納德拉親筆著作:所有人都要不斷“刷新”,才能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3)

薩提亞走在新技術與競爭的最前沿,服務過Windows NT業務,後來負責明星搜索引擎必應的開發。微軟打造Windows NT,拓展至商業領域,與IBM等競爭。薩提亞身處一線,向各大公司推廣新係統。Windows NT成為未來Windows版本的中堅力量,現在的Windows 10也是建立在Windows NT的原始框架上。

穀歌搜索、亞馬遜雲業務崛起之後,微軟奮力追趕,決定開發在線搜索和廣告業務(即後來的必應),是微軟最早開展的雲業務之一,並且重磅啟動微軟公有雲服務。薩提亞接受挑戰,並帶領微軟企業服務尤其是公有雲服務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勇於承擔,加深了薩提亞對技術的理解,鍛煉了領導能力,也形成了應對商業競爭對應的攻防策略。這些都讓薩提亞最終獲得青睞,接任微軟CEO。

在書中,薩提亞還分享了一些趣事:自己因為忽略了同理心,險些沒有通過微軟的麵試,以及為了與妻子在美國團圓,與美國移民政策鬥智鬥勇等軼事。

02 首次披露三年轉型曆程

微軟錯過了搜索、移動互聯、社交媒體等重要機會,薩提亞指出,微軟不會再錯過雲和人工智能時代。他調整微軟的主要戰略,重點轉向移動和雲,將企業使命重新定義為“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組織,成就不凡”,並就此進行了一係列業務調整。

他停止了Windows Phone業務,收購領英和遊戲“我的世界”;放低姿態,與安卓、iOS合作,Office等產品實現跨平台流動,並搬上雲端,還將人工智能融入全線產品;聯合蘋果、穀歌等昔日對手,開發新技術。薩提亞在書中分析了這一係列舉措的背後故事與商業邏輯。

任何成功的變革,都要先從內部開始。薩提亞在轉型的過程中,也著重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與重塑,積極打破內部層級與官僚習氣,推動自上而下也包括自下而上的共識,調動員工的自發性與創造性,賦予新的成長型思維,提升參與感,為微軟的業務注入新能量。薩提亞還結合自身經曆,談到了自己對同理心的領悟及其在商業世界中的影響力。

微軟CEO納德拉親筆著作:所有人都要不斷“刷新”,才能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4)

微軟在雲業務獲得了的快速增長,包括華為、聯想等眾多企業成為微軟的客戶。現在,微軟7成以上利潤的是雲計算和Office業務,Windows已不再是核心位置。截至2017年9月30日,微軟的企業級雲業務年收入已超過200億美元。

微軟已經是一個嶄新的微軟,是一家跨平台、跨設備的軟件與雲服務提供商。

03 展望未來技術與經濟

計算已是標配,數據的爆發式增長,使得基於計算經濟的雲業務成為重要的增長點。薩提亞判斷,未來將是一個依賴智能設備和在線服務的社會,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是引領未來變革的三大技術。它們是統一的,融合的,提升人類計算體驗,指升人類的能力,幫助人類解決更難更複雜的問題。

微軟CEO納德拉親筆著作:所有人都要不斷“刷新”,才能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5)

人和機器在未來將進行合作,而不是相互對抗。人類開發技術的價值觀和設計原則也決定了技術的未來形態。機器會替代一部分崗位,但新技術也會創造更適應人類的新任務。人類要發展同理心、創造力等方麵的獨有技能,轉變為適應數字經濟下的新型勞動力。

教育、創新,以及科技使用強度,決定了經濟增長水平。教育對創新有著重要的作用,終身學習是未來的常態。各個國家和地區要利用新的技術投入來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包括在使用的速度,以及強度上。技術的全民普及,有利於減少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

薩提亞認為,對於新事物,我們應保持樂觀。世界總體是變得越來越好,進步越來越快。任何致力於賦能個人,激發個體創造力的產品或平台,都是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

沒落的巨人?別小看微軟的雲技術布局

對比互聯網科技圈那幾個經常攪動風雨的當紅炸子雞公司——蘋果、穀歌、臉書、亞馬遜等等,微軟在大眾的認知裏實在有點低調,還經常會被拿出來作為反麵案例評點一番。畢竟幾年前,微軟錯失智能手機浪潮、Web2.0浪潮的失落形象,還並沒有完全被大眾遺忘掉。

不過,還沒等微軟坐實“沒落的巨人”這個稱呼,幾年過去,人們發現微軟依然穩穩地站在全球頂級公司的陣營裏,最近更有了一種強勢崛起的勢頭。如今微軟已經迅速衝向7000億美元大關。

微軟的迅猛勢頭,和他的第三任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Nadella)有很大的關係。納德拉的新書《刷新》(《Hit Refresh》)講述了非常多微軟轉型的邏輯和思考,而書中透露出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微軟對雲服務的成功布局和發力。

一 黑暗前夜,“陷入泥潭的巨象”下一步該往哪走

我們的第一波科技浪潮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那時候微軟帶著它引以為傲的操作係統和台式機軟件站上了前幾波技術浪潮的巔峰。然而科技更新迭代速度太快了,互聯網生態變化隻在瞬息間。

微軟的危機出現在2008年前後,那時候個人電腦在高速發展之後進入了瓶頸期,這讓微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進入了尷尬的境地。在14年末納德拉剛上任的階段,那一季度PC出貨量為7000萬台左右,而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3.5億部。

為了在手機移動端領域有所作為,納德拉之前的微軟CEO鮑爾默,在13年宣布以約50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然而兩個巨頭合力開發的Windows Phone遠沒有達到市場預期,不僅完全無法撼動安卓和蘋果IOS操作係統的統治地位,還帶來一季度7億美元的虧損,將微軟拖入泥潭。

可以說在智能手機的爆炸式增長的時期,微軟不僅沒有領先,而且連參與的機會甚至都沒有。當鮑爾默宣布退休的時候,誰也沒有把繼任視為好差事。彭博還寫了一篇微軟尋找繼任者的文章,標題是“為什麼你不想成為微軟首席執行官”。

2014年2月,微軟董事會宣布薩提亞•納德拉將出任首席執行官,納德拉上任投入了很大精力在重塑企業文化和戰略上,畢竟比起業務上的增減布局,微軟最迫切的問題還是在於公司戰略調整上。而納德拉最終為微軟鎖定了“移動為先,雲為先”的新戰略。

二 雲為何如此重要?為什麼要押寶在雲服務上?

雲的到來,背後的邏輯非常簡單。

20世紀80年代的PC革命,讓計算在世界各地的家庭和辦公場所中得以普及,20世紀90年代進入客戶端/服務器時代,滿足了數百萬人希望通過網絡而不是軟盤分享數據的需求。

但在一個數據持續急劇增長的時代,維護服務器的成本已經遠遠超過服務器的產出收益。信息過載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雲服務會成為有效的解決方案,徹底融入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雲服務的出現改變了計算經濟,它是基礎設施,是企業維持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雲服務提供商在世界各地投建龐大的數據中心,然後再以較低的價格租賃給每個用戶。這就是雲革命。

比如,基於AWS,亞馬遜成為最先從雲服務中獲利的公司之一。他們很早就發現,公司用來銷售圖書、電影和其他零售品的雲基礎設施,可以像分時產品一樣租賃給其他企業和初創公司,而租賃價格遠低於這些公司自建雲基礎設施的成本。

薩提亞•納德拉給微軟的製定雲戰略反映出了他的野心和遠見。

因為把雲服務作為核心業務後,就不僅僅強調PC為先,甚至也不是手機為先,而是超越設備層麵,強調人們所追求的更高層麵的移動性。這種在任何時間、空間實現信息的無界高效的流動,一直是互聯網浪潮追求的風口。

未來將是一個重視人類經驗跨設備流動的世界。雖然微軟的競爭者們定義了產品的移動性,但微軟試圖定義人類經驗的移動性。在這樣一個世界裏,雲服務的價值被推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雲使得這種流動性成為可能,並產生新一代的智能經驗。

三 微軟的雲服務布局,以及留給其他公司的啟示

雖然很多公司看到了雲服務的巨大前景,但如何布局,如何實現技術轉型,如何真正挖掘雲服務的龐大收益,這可能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地方。

對於微軟來講,雲戰略被提升至最核心的戰略後,各個事業部的調整是最先被注意到的——包括大規模裁員割去諾基亞業務線,包括終止對Windows Phone支持,包括把必應(Bing)作為大規模的雲服務產品的試驗場,投入各種新鮮的功能。但微軟雲布局中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麵:

1、和Linux的和解,實現開源

Azure是微軟開發的雲計算操作係統。薩提亞·納德拉接管雲計算時,做的一個調整就是讓Azure支持開發者使用Linux操作係統,對於微軟來說,徹底支持開源係統這件事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因為從比爾蓋茨起,他就是反對開源係統的,鮑爾默也喜歡說“開源係統就是毒瘤”。但是,當Linux開源軟件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時,微軟還是選擇放下了對Windows係統的執著,聽從市場和合作商的意願。

薩提亞·納德拉還把Windows Azure改名為Microsoft Azure,進一步加強對各種開放標準和服務的支持,當然也包括Linux——此舉降低了Windows重要性,打破了封閉。微軟做出了一個開放式的架構,給開發者提供了Web應用、互聯設備的應用、個人電腦、服務器、或者提供最優在線複雜解決方案的選擇。

微軟CEO納德拉親筆著作:所有人都要不斷“刷新”,才能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6)

(微軟和Linux的和解)

2、調整銷售策略,推行“定製化”服務

為了刺激雲業務的銷售,微軟建立起合作夥伴聯盟的銷售網絡,現在有64000家合作夥伴正在銷售微軟雲解決方案,而這個數字比亞馬遜AWS、穀歌、Salesforce的總和還要多。而過去簡單售賣License的銷售模式,也轉變成具有行業知識的顧問型銷售模式。

而相比以往對競爭對手和用戶的傲慢,如今中國的一個初創小公司,都能獲得微軟給出雲服務“定製化”的價格。

微軟的最新的財報也證明了雲戰略非常成功,雲業務每季度同比增長率都到了90%,年化營收已經達到了204億美元,遠遠超額完成了目標業績。

薩提亞·納德拉不僅成功落實了雲戰略,還推動微軟成功轉型。一家公司要推行新業務時,很多時候都需要斷腕的決心,需要犧牲眼前的利益,微軟也在做這樣的事情。Azure的管理者Scott Guthrie早前在接受《經濟學人》采訪時表示,雲服務可能是要比傳統的軟件銷售利潤更低,但雲是技術趨勢,當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微軟的雲服務時,這就能夠幫助微軟在未來市場上“分到更大的餅”。

此外,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公司更需要具備前瞻性的戰略遠見,對技術所帶來的商業前景作出充分預測。

如果放到技術發展這個維度來看,微軟是以顛覆者的麵目出現的,它顛覆了IBM所代表的計算能力的集中化,讓每個家庭、每張辦公桌上都有一台電腦。

然而技術和商業趨勢不斷變化,企業需要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花錢建立數據中心打造IT基礎設施,這個市場可以由一家公司集中建立這種數據中心,剩下的公司可以向這一家公司“租賃”數據服務,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就是雲計算,它代表計算能力重新集中化。

而代表計算能力分散的微軟原本是要被這股趨勢顛覆的,是薩提亞及時調轉了船頭,順應了這股潮流,從逆潮流者再次成為了顛覆者。

微軟為什麼花260億美元收購領英

薩蒂亞·納德拉成為繼比爾·蓋茨、史蒂夫·鮑爾默之後的第三任CEO。上任以來,進行了一係列的轉型。2016年,發起了一項科技企業史上最大的並購,以262億美元拿下領英。對此項交易,褒貶不一,微軟給的回複是“雖然貴,但還合算”。在薩蒂亞·納德拉的新書《進化》中,對此項收購給出了更多細節。

錯失的發展機遇

作為稱雄PC時代20多年的傳奇企業微軟,卻在隨後的互聯網時代接連錯失機會,在搜索、社交、移動平台、雲計算等炙手可熱的領域遠遠落後,逐漸喪失了技術領袖的地位。

微軟曾以85億美元收購Skype,但隨著蘋果手機的走俏,自帶的Facetime語音通話功能削弱了Skype,其他的競爭產品,如QQ、微信的崛起,也徹底限製了它的發展。

穀歌起來了,微軟推出了Bing搜索,但未能扭轉局麵;Facebook起來了,微軟一度想並購,但最終未能完成,錯失社交機遇,隻是給予了少量投資;iPhone、Android起來了,微軟5億美元收購Danger,推出曇花一現的kin手機。又斥資72億美元,收購Nokia,力圖推出WindowsPhone,倉促應對,但均未能扭轉局麵。

對於科技公司而言,通向個人的入口鏈接越來越重要,無論是通過社交媒體,還能手機等終端設備的爭奪,都是為了這個目的。盡管Windows和Office積累了巨大的個人用戶量,但並沒有形成穩定的社群,微軟一直缺乏這個入口。

所以,微軟不僅通過手機端爭奪入口,在社交網絡也進行了不小的努力:MSN(自己創立)、Facebook(未收購成功,投資占小股)、Skype(收購)、Yammer(收購)、Linkedin(收購)。

移動和雲的崛起

納德拉執掌微軟後,直接砍掉了Windows Phone業務,裁員2.8萬人。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使得作為微軟核心盈利來源的桌麵平台正在邊緣化,變革勢在必行。隨著數據持續增長的時代,維護數據的成本已經遠遠超過服務器的產出收益。移動性和雲這兩種技術,決定了雲業務的廣闊發展前景,這也是微軟轉型的基礎。

作為微軟最要盈利來源的Windows和Office,納德拉也實行了不一樣的打法。Windows 10進行了限時免費升級,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Office也搬到了雲上,加入人工智能功能,而且也開發可以跨平台的版本,使得在ios其他係統上也可以操作。

微軟將自己的企業使命轉向賦能個人,提高生產力,實施“移動為先,雲為先”的戰略。不是PC為先,甚至也不是手機為先。重視人類經驗跨設備流動,通過加強雲業務,使得這種流動性成為可能。新CEO接任以來三年的轉型可以說是成功的,市值增長近一倍,股價翻番。

協同效應

正是移動和雲趨勢的確立,使得通向個人的入口更加重要。納德拉在《進化》裏指出,微軟和領英已一起合作超過6年了,Office聯係人與領英聯係可以相互關聯。微軟的10億用戶人群,和領英的近5億會員主要都是職場人群,是相互重疊的。兩家公司的價值觀也是相同,都是賦能個人與組織。

從產品形態來看,微軟的現狀是有一係列不錯的工具(產品),但是沒有主線。而領英的問題是隻有一堆用戶,缺乏新的故事和變現方式。廣告市場近乎被Facebook和Google壟斷,使領英很難變現,已沒有多少故事可講。

領英除了招聘和社交平台,還有其人力資源SaaS的功能,並收購了在線學習網站Lynda.com,還能提供商業新聞和內容。可以說,圍繞職場人群,它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微軟收購領英之後,它的一係列產品就有了一個能串起來的主線,未來領英可能會成為嫁接微軟一切服務的入口。

微軟在商業領域,有了領英,就有了完備的產品組合,領英提供人力資源服務,Dynamics能助力銷售和營銷,Office 365則能提供生產力,搶占OA。而商業領域,一直是微軟的主要利潤來源,Windows如此,Office和雲也是如此。

從麵向未來的戰略來看,Ai是趨勢,在幾大競爭者中,蘋果的Siri有自己的手機載體,而微軟Cortana卻缺乏一個通向個人的入口,領英有望補齊微軟這一環。同時,領英大量用戶數據和職業生涯信息,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也可能通過微軟實現變現。這是麵向未來的爭奪。

薩提亞·納德拉著《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1月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構思維方式,

AI+時代,讀互聯網思想(wanging0123)

聯係方式:投稿及內容合作|271684300@qq.com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