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中美決戰AI彎道, Google微軟與BAT們焦慮癌都犯了!

中美決戰AI彎道, Google微軟與BAT們焦慮癌都犯了!

時間:2017-12-21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電子病曆、呼吸機、輸藥泵、處方單,都聯網自動運行,篡改幾段代碼就能讓腿傷病人致死,使一個醫院陷入癱瘓。

這些都是美劇《網絡犯罪調查》第二季的故事場景,也是我們正在到來的時代畫像。

AI已經開始滲透我們的生活,科技在進步,犯罪也在升級。

但是,更直接的風險,並不是終極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問題,而是從政府、企業到個人,我們首先必須直麵的是被競爭對手淘汰的風險!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開始,所有巨頭再次來到生死較量的超級戰場,抓不住機會的巨頭再大也會重蹈恐龍滅絕的覆轍。

巨頭膠著

各行各業都將重新洗牌。

IDC12月初發布的人工智能白皮書指出, 人工智能將提升金融、醫療、製造、零售、教育行業的效率分別為58%、52%、64%、71%、82%。

在這條全新的賽道上,仿佛哨音乍響,整個世界從政權、學術機構、商業巨頭、到個人,紛紛攘攘恐落人後。

國內外科技巨頭,無一不重金布局AI產業,從基礎研發、中間技術層、應用場景、人才,到圍繞各個環節展開的並購。

這個月以來,AI領域布局的卡位競爭,更是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頭條新聞密集爆發:

這個月,高通與百度宣布聯合優化百度DuerOS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微軟宣布將投資5000萬美元用於地球人工智能項目。穀歌宣布:穀歌AI中國中心成立。1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著名人工智能學者吳恩達宣布成立一家立足於解決AI轉型問題的公司Landing.ai。阿裏發布阿裏雲ET大腦,全球首個類腦架構的人工智能,同時宣布與寶馬進行自動駕駛合作。

密集的頭條爭奪戰,可以看出目前巨頭們的膠著狀態。

這種緊迫感很容易理解,畢竟這幾年我們都見識到過移動互聯網對各行各業摧枯拉朽式的洗牌,抓住機會的新巨頭迅速崛起,沒有抓住機會的迅速消失於曆史的舞台。

12月10日上午,中興程序員歐某新從辦公大樓樓頂一躍而下,舍下家中的老人、妻兒,結束了42歲的生命。

10年前中興也曾像今天的騰訊一樣給員工發12個月的獎金,如今通信時代過去,裁員而不是獎金,成了通信行業的主流。

一榮百榮,一休百休,皆是氣候使然。

除了通信終端廠商,通信運營商也在麵臨人才流失。

有聯通內部人士向秋水筆談透露,目前騰訊雲已經在業界大肆搜羅AI方麵的銷售人才,他們深圳分公司已經被挖走四五個。

背靠運營商起家,也隨著運營商渠道衰落而陷入困境的酷派集團,目前也在大力招募AI人才,但是麵臨著巨大的困難。

畢竟頂尖人才都已經在頂尖的學術機構以及科技巨頭手裏,高薪穩定,不會輕易跳槽。

秋水筆談還獲悉,9月中旬,酷派集團常務副總裁兼國際總裁杜金彪,開始全麵主管該集團的手機以及硬件業務。

不到三個月,11月底,杜金彪請辭,投入與AI關聯度極高的物聯網創業大潮。

此前杜金彪已經主管酷派目前最穩定的海外業務一年有餘。

人才在轉移,各方麵條件的成熟,正在加速AI時代的到來。

一是算法的優化,特別是深度學習算法在語音和視覺識別上取得成功,識別率分別達到了99%以及95%,讓機器獲得了兩項人類非常重要的感知能力。

同時分布式算法,把一個大計算任務,拆分成多個小計算任務,分布到多台機器去計算,再進行結果彙總,大大提高計算機運行效率;

二是計算能力的增強,特別是量子計算機的發明,一個40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能在很短時間內解開1024位計算機花上數十年解決的問題;

三是經過移動互聯網這些年的發展,全球特別是中國,大數據的積累十分豐富,成為驅動AI發展的“石油”資源;

四是5G商用這兩年就會出來,將為AI的普及應用,提供高鐵路網,為天量的數據提供快速而且寬敞的跑道。

AI已經準備就緒,隻待東風。

中國逆襲!

在AI的高速賽道上,可以說正在進行的是中美較量,但中國要超車,還有很多的功課要補,其中基礎研發的教育與創新力量,都是中國必須花時間資金,甚至進行徹底的製度創新,開拓空間,去培育的。

隻有這樣才能把人口優勢,變成人才優勢,舍此,都是曲折。

不久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人工智能的崛起》一文刷屏,以圖鞭策西方國家跟上時代。

中國為掌握人工智能技術所付出的努力前所未有: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投資上千億人民幣,企業也在大力扶植與發展人工智能技術。

如果這種全國範圍內的努力修成正果,中國將會成為AI的主導力量,提高工業生產率,成為新型AI商業的領導者。

IDC的白皮書,預計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到2020年將達到2758億人民幣,未來五年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50%。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支出將達到325億元,占全球整體支出的12%。

在公司數量上,人工智能產業的中美雙寡頭格局已經形成。

騰訊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到2542家,其中美國擁有1078家,占據42%;中國其次,擁有592家,占據23%。

人才儲備是未來這個產業能走多遠的基礎支撐。

美國AI產業人才總量約是中國的兩倍,基礎層人才數量是中國的13.8倍。

美國團隊人數在處理器/芯片、機器學習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無人機4大熱點領域全麵壓製中國。

在研究領域,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論文和專利數量保持高速增長。但中國缺少重大原創科研成果,人工智能頂尖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相較而言,中國在人工智能需要在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規模上的持續投入,加大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尤其是算法和算力領域。

中國在人才儲備以及基礎研究、教育方麵短板,會嚴重影響未來的競爭力。中國政府大概也已經意識到這點,開始利用政策引導資源去撬動AI基礎研究。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確立“三步走”目標: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12月13日工信部發布人工智能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把基礎研究放到非常重要的戰略攻堅位置。

同時,中國學術界在AI領域的研究也開始活躍,實力不斷增強,開始實現局部突圍。

就在12月19日,《Nature》發布本年度科技界最重磅榜單之一:2017年度十大人物。“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入選。今年5月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等研製的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發布。

此外,美國麻州大學一項電腦科學論文發布數量調查顯示,在2012~2016年期間,論文被引用次數前十名當中,排名最高的是微軟,中國科學院與清華大學分據第3名與第9名。

中國各個方麵的突破,也讓處在領先位置的美國感受到了壓力。

2016年12月,白宮發布的《人工智能、自動化和經濟》報告指出,應該通過政策激勵釋放企業和工人的創造潛力,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中保持領先。

除了雙方政府推動,科技巨頭們自身也在通過加緊招募AI高端人才、組建實驗室等方式,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同時,通過持續收購新興AI創業公司,爭奪人才與技術,並通過開源技術平台,構建生態體係。

經濟學人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截至12月初,全球在AI領域並購資金高達213億美元,交易比2015年多出26次。

穀歌是在搜索中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的先驅,也是點燃AI收購戰的先鋒。

2014年Google以4億美元收購深度學習算法公司Deepmind,完成收購後,他們開發的AlphaGo成功讓人工智能再次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2016年,穀歌宣布,其戰略從MobileFirst轉向AIFirst,通過AI,Google已經升級了幾乎所有旗下產品的體驗。

CBInsights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12年以來,穀歌共收購了11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是所有科技巨頭中最多的。蘋果、Facebook和英特爾分列第二三四位。

通過積極並購,Google已經完成“AI+軟件+硬件”的生態閉環,搶占先機。

在美國巨頭們的巨大陰影之下,國內的巨頭們也正在各個層麵展開努力,並取得突破。

緊緊追隨Google步伐的百度,今年4月公布“Apollo計劃”,向全產業鏈開放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試圖打造智能汽車界的“安卓”。5月4日,百度宣布,從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徹底轉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騰訊也已經部署AILab、優圖實驗室,騰訊開放平台推出人工智能站點AI.QQ.COM和騰訊AI加速器,以“基礎研究、場景共建、AI開放”為戰略層層遞進。

這個月召開的AI領域頂級會議第32屆NIPS公布,2017年NIPS共接受了679篇論文,穀歌貢獻最大,60篇,騰訊AI實驗室以9篇,位列全球32名,中國第二。

華為也在芯片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9月,華為發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AI)移動計算平台:麒麟970,隨後的10月,華為發布搭載這款AI芯片的旗艦手機:Mate10。

與互聯網的發展路徑相似,中國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擁有全球最多的用戶和活躍的數據生產主體,正在成為AI應用的最大市場。

市場一直是中國科技公司實現逆襲的法寶。隻是這一次,市場、應用開路突圍,反哺基礎研發創新的意識,明顯更加強烈了。

這是中國自我進化的一次絕好時機,逆襲之路正在腳下。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