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30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微軟Surface部門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癡迷於設計製造新奇的硬件設備。而且從第一天起它就定下了一個非常高的起點——對標蘋果。
不同於手機行業私底下模仿、PPT上碾壓蘋果的做法,微軟始終是做的多說的少,戰術上也常常另辟蹊徑。剛度過五周歲生日不久的Surface在每個品類裏都獨樹一幟,屢屢挑戰消費電子的領導者蘋果,在這個過程中也拿出了一款又一款優秀的產品供OEM品牌們仰望、學習,從Surface Pro、Surface Book到Surface Studio、Surface Laptop,每一款都堪稱開宗立派。
非要選一個產品作為代表的話,Surface Book最能體現微軟在硬件設計上的清新脫俗天馬行空。觸摸屏,可拆卸,它集合了所有前沿的、流行的元素同時又不犧牲性能。如今我們迎來了該係列的第二代產品——Surface Book 2。
新品有13.5和15.0英寸兩種尺寸,不過後一款暫時未在大陸上市。我們拿到的是13.5英寸頂配版,英特爾第八代酷睿i7-8650U,GTX1050 GPU配2GB GDDR5顯存,1TB PCIe SSD,16GB RAM。
13.5英寸頂配版的性能雖不及15.0英寸版那麼變態,但應付絕大部分用戶使用需求絕對綽綽有餘。
Surface Book對標的競品是蘋果的MacBook Pro,它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前麵講到的這款產品的兩大亮點,觸摸屏和可拆卸的設計。按照行業普遍的宣傳策略,可拆卸和觸摸屏能讓你以各種新奇的姿勢使用Surface Book。比如屏幕反插折疊,它可以和Surface觸控筆、Surface Dial搭配,組成適合創意設計人士的工作室模式;你還可以卸下屏幕把它作為一個平板電腦來用。
不過最吸引我的並非是上麵這些,而是它極具科幻氣息的轉軸。
微軟把它稱為動態支點鉸鏈,像龍蝦等甲殼類動物的軀殼,頗有點仿生學的神韻。每一節鉸鏈的重量和阻尼均經過精確的計算,屏幕展開的同時鉸鏈也會隨之在桌麵上鋪開。這一點我們在體驗Surface Book增強版時介紹過。
中間的黑色線纜就是Muscle Wire,圖為第一代Surface Book拆解。圖片來自ifixit。
而屏幕和鍵盤底座的分離機構也是暗藏玄機。它利用Muscle Wire(鎳鈦合金記憶金屬)的特性,通電或者受熱恢複原狀。
幾天使用下來,我發現Book 2觸摸屏幕時晃動的情況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於Surface Book獨特的形態結構,屏幕中集成了電池、計算單元等完整的PC組件,偶爾在車上辦公時,屏幕的晃動還是比較明顯。提升最大的則是分離屏幕和底座分離時的體驗,點擊鍵盤上的分離按鈕,一隻手捏住屏幕上方,另一隻手按住鍵盤底座,很輕鬆就能取下屏幕。
除了上麵這些內在和新一代產品的外觀和前代的增強版Surface Book非常接近,鍵盤底座內置GPU和風扇,一樣會有一點點凸起。
雖然官方沒有明確提及,Surface Book 2的鍵盤和觸控板這一次也有非常明顯的升級。
今年上半年推出的Surface Laptop可以說是微軟在PC鍵盤設計的巔峰之作,鍵程、回彈、聲音……每一項都幾乎無可挑剔,我身邊就有朋友因為鍵盤毫不猶豫地剁手了Laptop。說到鍵盤嘛,MacBook全係產品就可以一帶而過了(蘋果:鍵盤要什麼手感。)。
Surface Laptop是我的主力設備,輸入體驗明顯要高出增強版Surface Book一大截。相比之下,後者敲擊時聲音偏大,稀裏嘩啦的有點類似於舊款MacBook Pro鍵盤的廉價感。
這些問題在Book 2上統統改善了,手感逼近Laptop。Surface鍵盤總設計師Jones Wu稱,這一次增加了按鍵回彈力度,不易晃動,而且更安靜。
觸控板的提升則主要集中在軟件層麵,而且防誤觸比之前更好。快速,平滑,但距Force Touch加持的蘋果觸控板還是有不小距離,觸控板各處按壓的力反饋不均勻會令常規操作顯得不那麼符合直覺,按到上半部分時會讓人分心,有點像看傷懷的青春電影,身旁鼾聲四起。
Surface Book 2 的屏幕保持了 Surface 產品線的高水準。
3000*2000分辨率、3:2比例的屏幕擁有優秀的觀感,顯示足夠精細,色彩還原準確,可視角度更不需要擔心。屏幕麵板和上一代產品是來自鬆下的同一型號,色域接近100% sRGB,包括對比度、Gamma、DeltaE2000在內的各項客觀指標都符合非常優秀。
根據 Notebookcheck 的測試,Book 2的亮度稍弱於前一代產品,但換來的是更好的對比度和黑色表現,屏幕表現符合它麵向創意人士的定位。
用多了Surface,你很難再習慣16:9的帶魚屏,尤其是後者中絕大多數屏幕素質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即便跟16:10的MacBook Pro比起來,Surface Book 2 3:2的屏幕依舊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同等尺寸(對角線)下絕對顯示麵積更大,且沒有視覺上的壓迫感。
略顯遺憾的是,Surface Book 2沒有像Surface Studio、MacBook Pro那樣提供更專業的DCI-P3色域選項(iPhone X、Mac產品支持的P3色域在DCI-P3標準的基礎上調整了色溫、Gama值等參數)。
Surface Book 2 還是一台迷你 Xbox One X。
作為一款對標 MacBook Pro 的產品,如果隻有精妙的設計可能會稍顯單薄,微軟對Surface Book 2 的內在也做了大幅度升級。
13.5英寸高配版和15.0英寸Book 2均用上了第八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遊戲、視頻編輯等高強度負載下的運行速度相應提升。不過,如果你和我一樣辦公居多的話,估計很難察覺出變化。
關鍵時候還是要靠大型遊戲來鑒別。我這台Book 2配備的是英偉達GTX1050 GPU,2GB GDDR5顯存,GPU性能比增強版Surface Book所用的GTX 965M有大概15%左右的提升。換做15英寸上搭載的Max-Q架構的GTX1060的話,GPU性能直接翻倍。具體對比可以參見下麵的表格。
圖片來自Surface愛好者俱樂部,數據來自Notebook check。
Book 2麵對常見的遊戲即便不能開啟最高特效,1080p、中等畫質應付起來基本沒難度。
我用它運行《極限競速7》,中等特效、1080p,一場比賽下來,幀率維持在40fps以上,極少數情況下會低於這個數值。
全新的Surface Book 2支持Xbox手柄,加上Xbox遊戲的跨平台特性,它差不多相當於移動版的天蠍座,在家沒有打完的遊戲,到公司接著玩。
最後,Book 2用上了USB-C。
這估計是Surface用戶最希望看到的升級之一,雖然還沒有一步到位加入Thunderbolt 3.0。好在它可以用來供電。我們測試發現,蘋果的61W USB Type C電源可以給Book 2充電,但要用第三方的USB Type C線纜。
Book 2的續航不用懷疑。以我的使用習慣來看,11點左右扛著它出門,中間使用Chrome瀏覽器、Office辦公軟件,偶爾用Lightroom處理RAW圖片,到下午五點還有70%多的電量。所以日常續航9個小時以上無壓力。如果你覺得電池消耗太慢,還可以更改下電池模式,使用“較好的性能”模式(第二檔位),加快電量消耗。
設計、性能的全麵提升價格也會比較可觀。
底座不帶GPU的入門款售價12388元,頂配則達到了24588元。
顯然它不適合所有人。
和百搭的Laptop比起來,Surface Book設計激進,性能也彪悍得多,三位體重隨之飆漲。單純看數字,轉軸最厚處高達23mm,1.5/1.6kg(取決於你買基礎款還是底座帶GPU的高配)還是很可觀的。它需要你有一個稍大一點的包,還要有結實有力的臂膀。
廣大軟粉自不必說,設計創意人士,不願意為OEM醜陋設計買單的用戶外,那些講究移動便攜、講究設計的遊戲玩家同樣是Surface Book 2的目標受眾。
那麼然後呢?
Surface Book 2還肩負著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MR/VR,混合現實、虛擬現實。Windows 10秋季創意者更新中的Mixed Reality Viewer便是為它準備的,微軟還做了相應的硬件參考設計,降低OEM品牌參與的門檻,關於這一點我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呈現。而這類涉及全行業的升級轉型,在PC領域恐怕也隻有微軟有資格有能力牽頭了。
回到Surface Book 2。這是一台為性能而生的設備,我們之前常說的機甲怪獸的稱號仍然適用。它有辨識度極高的設計,理性中帶著一點張揚,是一款有著強烈Surface印記的產品,當然,它每一個細節的升級需要你細細體會,比如轉軸、鍵盤。
不過呢,用過13.5英寸的Surface Book 2,我更期待15英寸Surface Book 2了,GTX1060配上6GB顯存,當之無愧的性能怪獸……啊,無敵是多麼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