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

時間:2017-04-18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1)

我們從上一周5個「開氪」專欄十餘篇精彩文章中,為你摘出「5個1」:1個概念,1組數字,1個觀點,1個公式,1個問題。

enjoy~

整理 | 開氪團隊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2)

一組數字

「42年,第二位,37.91%的市場份額」

剛剛過去的4月4日是微軟公司的42歲生日,我在那天發了條朋友圈:

微軟42歲了,股價也到了曆史新高,但是它已經不再是一家能夠影響全局的重要公司。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3)

微軟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

恰好在同一天,網站流量分析公司StatCounter發布了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Android操作係統的市場份額達到37.93%,而Windows為37.91%,首次降至第二位。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4)

StatCounter發布的2012年3月-2017年3月全球操作係統市場份額

這不是一份操作係統保有量的市場份額數據,這隻是基於對全球250萬個網站所記錄的上網設備的統計而得出的操作係統市場份額,換句話說,這個數據反映的是,在全球活躍的上網設備中,Android已超過Windows成為第一大操作係統。它不是各操作係統真實裝機量的統計,但它證明了一個明確無誤的趨勢。“僅僅5年前,Android設備的網絡使用份額還隻有2.4%,”StatCounter的分析師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

來自keso專欄《keso的互聯網洞察》

文章《微軟尚能飯,但已老去》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5)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6)

1個概念

「低價的飛輪效應」

簡單解釋一下亞馬遜的飛輪效應。在其零售業務上的表現是:價格優勢能帶來更多用戶,進而帶來更多銷售量;這使得亞馬遜能對供貨商有更多議價權,也能說服讓更多第三方供貨商在其平台上銷售;貨物的豐富性又帶來更多的用戶,循環往複;另外,越來越多的用戶和供貨商以及因此帶來的交易量,使得亞馬遜的固定成本例如倉儲和網站平台都能達到最大效用。

但 Uber 的低價能帶來飛輪效應嗎?

做個比較好了。亞馬遜海量的用戶贏得了擠破頭想要進來的供貨商,但Uber的用戶卻無法為Uber帶來更多的司機,Uber常年需要用現金獎勵這種方式來贏得新司機;亞馬遜的海量用戶也能讓供貨商心甘情願地在亞馬遜的平台上投入精力優化自己的商品展示,但 Uber 讓司機自發工作更長時間的能力卻有限,現在甚至到了需要用心理學行為學的方式來誘導操控司機行為的程度;亞馬遜在擴張時除了語言的障礙之外,基本沒有地域的限製,在舊金山的人也經常會買到發貨自中國深圳的商品,但Uber每進入一個城市都需要配置一套人馬,一個個去攻城拔寨。

而且,亞馬遜規模的擴大看起來讓這個遊戲中的每個人受益,用戶自然很開心,例如我就很高興能在亞馬遜上從辦公用品到生鮮都一站夠齊;供貨商雖然開始不高興,但他們現在覺得雖然利薄,但可以多銷呀。現在,這種規模效應驚人,在美國,除了化妝品零售和生鮮,其它品類幾乎都已被亞馬遜拿下了。

但Uber現任並沒有得到這樣的效應。大多數司機,以及在本地打Uber通勤的人,都並不會直接受益於Uber在另外一個城市的擴張;Uber用戶的增加,似乎也沒為Uber帶來劇烈的成本節約。

來自徐濤專欄《矽穀早知道》

文章《Uber在做的是個好生意嗎?》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7)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8)

1個觀點

「知識經濟的本質是情感消費」

事實上,中國特色的“知識經濟”帶有極強的地域色彩,由於網絡是我們唯一可以比較容易取得信息的渠道,加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習慣在網絡上搜索信息和付費的習慣。同時,當下的消費者對於信息品質優劣的寬容度也比較大。

但並不是所有信息都能收費,我們會發現往往是滿足精神需求(無論是成長的需求還是安慰的需求)的知識才能最終被消費者接納。

羅振宇雖然是音頻節目,但也以“賣書”作為主要的方案,除了“書本”確實是知識的最佳代名詞外,我覺得還有一層原因是:實體的物品可以更好地作為情感消費的例證。

即便對方幫你讀完,以某種講故事的形式說給你聽了,你自認為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所以你會想要擁有一個具體物品來證明這件事(情感),所以你買了這本書。這些書的意義不在讀,而是一種情感消費和知識經濟結合的必然性。

那麼純粹虛擬形式的內容呢?比如網上的付費文章、音頻、視頻?其實這正是網絡文化日益接近現實的表征。如果回到十年前,無論哪種媒體形式的內容,一定會有專門的盜版傳播渠道,類似音樂、電影。但十年以後,大家通過種種付費的娛樂產品已經接納了消費欲和擁有欲的對接。很多人在購買付費的知識產品時,已不再是像核心用戶一般,利用互聯網收集免費的內容,而是僅僅通過消費來表達自己樸實的需求。

來自專欄《投資人的秘密》

文章《知識經濟的本質是情感消費》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9)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10)

一個公式

個人品牌質量=流量×稀缺性×品質

倘若個人品牌的核心關鍵是質量,那什麼是質量?質量由什麼決定?打造個人品牌的時候該怎麼注意質量?我發明了一個公式跟各位分享:

個人品牌質量=流量×稀缺性×品質

在這個相乘的公式裏,每個變量都會直接影響個人品牌的質量。其中:

流量代表了一個人的品牌影響力;

稀缺性需適度,也就是一個人的能力稀缺、品牌稀缺、曝光度都要適中;

品質可以理解為口碑、調性,或觀感。

這三個變量相乘所得就是品牌質量,個人品牌的質量直接取決於這三點。個人品牌有好有壞,很多人認為,好的個人品牌就是名氣大,可是大家回顧一下,很多所謂網絡紅人、名人的個人品牌真的做得好嗎?如果說個人品牌隻是在短期內快速變現的話,已經不能被稱作品牌了,我寧願把它叫做個體營銷、個體炒作。

來自李倩專欄《300天品牌思維修煉》

文章《個人品牌的核心關鍵是什麼?》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11)

警示與反思|為什麼說微軟的統治結束了?(12)

1個問題

尋找合夥人有哪些坑?

創業者可能沒法在第一次就遇到合適的人。有的時候,一些人才因為更早地對你的項目產生興趣所以加入了進來,但可能發生的一件事就是,他缺乏領導能力。這樣一來你就能明白,他們更適合成為你公司的核心員工,而不是你的合夥人。這個時候,你要和他們明確說明這個問題,然後繼續尋找更合適的創始夥伴。

聯合創始人可能會不夠穩定。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很尷尬的事實就是,你不一定有識人之明。也就是說,你可能不小心把一個第一印象很好的人拉入團隊,但接觸幾個月之後開始對他不滿。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常常建議大家,選擇合夥人要接觸至少三個月。

分權管理問題。作為創始人,你必須保證自己的股權足夠控製公司,並且需要和合夥人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機製。如果是各自管理小團隊、各自下命令,顯然對公司是極其有害的。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較好的情況是,創始人沒法控製公司的前進方向,會直接影響公司戰略;更糟的時候,創始人可能會遭到董事會的排擠,比如我們可能都知道的,喬布斯就曾經被自己一手創建的蘋果踢出公司。

分工不明。

股權製度不完善。

......

來自曲凱《5分鍾創業課》專欄

文章《尋找合夥人有哪些坑?》

————————

轉自:36氪

歡迎關注“元浦說文”訂閱號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梁。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