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

時間:2017-11-23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AI科技評論按:11月5日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19周年生日。這所被外界稱之為“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培養出的IT人才遍布全球各地,隨著AI持續火熱,從這裏出走的AI領域專家也成為各大企業爭相追逐的對象,就為大家來數一數近些年有哪些AI大牛從這裏出走,他們又去了哪裏。

微軟亞洲研究院素稱為“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從研究院成立至今的19年時間內,它共培養出了5000多位院友,其中有超過15位IEEE院士、超過20位中國千人計劃和傑出青年人才獎獲得者、80多位創業公司創始人、150多位在全球頂尖高校執教。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個國內眾多名校計算機專業學生,都希望能夠去實習和學習,並且希望留下來工作的技術殿堂。

下麵就來八一八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都走出來哪些AI大牛?排列順序不分先後。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1)

張宏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創始人之一。2000年,張宏江博士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負責多媒體計算、視頻和圖像的分析和檢索,模式識別,網絡搜索和發掘,自然語言和分布式計算機係統等方向的研究工作。2003年,他創立了微軟亞洲工程院,2006年1月,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成立,張宏江博士擔任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2011年10月24日出任金山軟件CEO。2017年4月20日,張宏江博士加盟源碼資本任投資合夥人。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2)

孫劍於2006年加入微軟,曾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國際頂級專家,累計在CVPR, ICCV, SIGGRAPH, PAMI等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兩次獲得CVPR最佳論文獎(2009, 2016)。今年的10月19日,DeepMind團隊發布的最新版的AlphaGo Zero,其中用到的核心技術深度殘差網絡(ResNet)就是孫劍博士在微軟時的發明。他於2016年7月加盟曠視科技,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及曠視研究院院長。他也是曠視創始人印奇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導師。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3)

馬維英於2001年4月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曾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前常務副院長。他開發過的互聯網圖像檢索係統Netra,被其他研究人員廣泛引用,並且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圖像檢索係統之一。在微軟期間,他擔任網絡搜索和挖掘組的主任研究員,負責帶領團隊進行互聯網信息檢索、數據挖掘、移動信息瀏覽等方麵的研究。在微軟待了16年之後,他於今年的2月14日加入今日頭條,擔任公司副總裁兼今日頭條AI實驗室負責人。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4)

何愷明在2007年作為實習生加入了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在微軟期間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曾兩次獲得CVPR最佳論文,同時他也包攬了ICCV 2017的最佳論文獎和最佳學生論文獎。震驚了整個華人學術圈。他於2016年8月離開MSRA,加入了Facebook旗下的人工智能實驗室FAIR(Facebook AI Research)。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5)

曹旭東在2008年本科清華畢業加入微軟,是前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副研究員,負責研發的人臉算法曾用於微軟 Xbox 、 How-old 等產品中。 發表十餘篇 CVPR/ICCV/ECCV 等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論文,其中三篇 CVPR 論文、兩篇 ICCV 論文獲得口頭報告榮譽。 他於2015年從MSRA離職加入商湯科技,任執行研發總監;又於2016年9月離開了商湯科技,創辦無人駕駛技術公司Momenta。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6)

楊帆在2006年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曾任職微軟亞洲研究院創新工程組,負責視覺算法的產品轉化,項目管理和團隊管理。參與Xbox、Kinect、Windows Hello、Bing圖像搜索、Project Oxford、 微軟攝像頭、微軟相冊Photo Gallary、視頻編輯軟件Movie Maker等數十項視覺新技術產品模塊研發負責視覺算法的產品轉化,項目管理和團隊管理。於2014年離開MSRA,成為商湯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北京公司總經理。

盤點微軟亞洲研究院近些年“流失”的AI人才(7)

聶再清於2004年4月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互聯網搜索與挖掘組,曾任主管研究員。在對象級別搜索與大數據挖掘方麵申請國際專利十餘項。他是微軟學術搜索、人立方,以及企業智能助理 EDI 的發起人和負責人,也是微軟自然語言理解平台LUIS的技術負責人。相關技術已經應用在 Bing、Office、Cortana 等產品上。於今年10月離開微軟,擔任阿裏 AI Labs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重點突破知識圖譜和自然語言理解兩個研究方向。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位,還有很多從微軟亞研走出來的AI領域技術大牛,這裏也就不一一贅述了。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技術人才正在離開科研機構,這不僅僅是微軟亞研一家出現的情況。近些年,從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BAT實驗室,以及清華、北大、上交大、哈工大等各大高校當中,都走出了許多人才,加入到了這一次的人工智能創業浪潮當中。這種人才流動的趨勢,也從另一個層麵證明,AI技術已經逐漸從實驗室研究其可行性上,轉向落地和應用的商業化方向。

微軟亞研作為技術人才的輸出者,也並沒有阻止這樣人才外流浪潮的意思。因為在計算機領域,技術天然就是流動的,AI時代,人才固然重要,但“你死我活”並不適合AI時代。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