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17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連微軟小冰也要參加綜藝節目了。
據鳳凰科技報道,芒果娛樂與微軟今天在北京召開一場發布會,說在湖南衛視的新綜藝欄目《超次元偶像》中,將引入微軟隻能聊天機器人“小冰”作為何炅的搭檔主持。
經過人來的多次調校之後,小冰似乎學會了不少奇葩技能。據報道,她在現場演示的主持人技巧包括測試明星顏值、演唱歌曲《好想你》、運營大數據生成最帥人像、調侃何炅的“高大身材”等。
不得不說,今年,人工智能上綜藝不是一般地火呀。
今年人工智能紮堆上綜藝
第一個將自己當網紅的心赤果果地展現在大家麵前的,是代表了百度大腦的機器人小度。這隻有著笨重身軀和毫不性感聲線的機器人,在今年年初走上了《最強大腦》這個充滿大神的節目。
上最強大腦的百度機器人“小度”
在這個節目中,百度的機器人展示的功能主要是人臉識別和聲紋識別。
為了增強節目效果,江湖人稱最強道具組的《最強大腦》節目組,也是弄了不少花招,比如:跨年齡人臉識別(根據你小時候的照片匹配出長大的你,或者反之)、跨代人臉識別(根據父母的臉,匹配出孩子的臉)、被各種遮擋的人臉識別(根據帶著帽子或者口罩的照片匹配出沒有遮擋的);不同情境的聲紋識別(通過你唱歌或者笑的聲音,匹配出你講話的聲音)。
在前三期節目中,小度分別贏了記憶大師王峰,與聽音神童孫亦廷打平,戰勝鬼才之眼王昱珩(人稱“水哥”,作為粉絲,我要為我水哥流淚,水哥肯定是一時失手……)。在節目組的折磨下,小度成功活到了最後一集,而且在人臉識別上也贏了兩位選手。
隨後不甘寂寞的是一直想打敗百度,但一直木有成功的搜狗,在百度口碑陷入冰點之際,這家公司趕緊抓緊時間好好PR,CEO王小川甚至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說三年內移動搜索趕上百度。
於是搜狗的機器人汪仔也上了綜藝節目一站到底。據36氪此前報道,這看起來像是一個“早有預謀”的計劃,因為王小川去年在《一站到底》節目裏輸給了71歲老教師後,宣稱要讓搜狗開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為自己報仇,然後今年這個隻狗就來了。
這隻機器人的功能主要是問答,通過語音技術識別和理解提問,再通過智能的分析判斷,從搜狗搜索檢索到的信息中提煉出答案。
上一站到底的搜狗機器人“汪仔”
現在,今年才過去了三個月,上節目的人工智能又多了一個,平時在手機或者微信這個小屏幕裏跟人類蹩腳地聊著天的小冰,也要登上大熒幕當主持人了。說到,小冰,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個聊天機器人在去年已經滿18歲,而且還在日本東京電玩展上推出第一支日語單曲。
顯然,人類已經不滿足於讓機器人與人類比賽了,因為我們知道,人類已經沒有勝算了,就像柯潔跟阿爾法狗的比賽,已經沒有多少人期待柯潔可以戰勝升級版的阿爾法狗了。所以,人類終於開始玩起了跟人工智能合作的戲碼。
看著穀歌、百度和搜狗幾家搜索引擎的人工智能跟人類比拚得那麼歡脫,微軟小冰不知是否覺得,自己也不能落後,要盡快在觀眾麵前刷存在感。
人工智能已到了推廣階段?
其實人工智能不是第一次上節目秀肌肉了,最早在電視上露臉的人工智能,大概是IBM的Waston,2011年2月的美國老牌問答節目《Jeopardy!》中,這台智能機器贏過了這一節目的兩位冠軍選手,被認為是人工智能曆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去年6月,李世石和阿爾法狗對戰結束才不過三個月,《最強大腦》劇組也蹭了一下熱點,找來了螞蟻金服的人工智能生物識別機器人“螞可”,跟上麵提到的“鬼才之眼”王昱珩(水哥),比賽辨認數百張網紅臉,可惜螞蟻的機器人最後輸給了水哥。
但對比起去年甚至是前幾年,今年這些人工智能上節目的頻率高得,著實讓人懷疑這些公司是不是約好了要上節目。當然,你可能會說,自從阿爾法狗出名了之後,人工智能跟人類對戰的概念風靡一時,人工智能取代人類論也甚喧塵上,不少綜藝節目早就想利用這個概念將自己炒紅,可是,想紅的心一直都有,阿爾法狗的大戰都過去一年了,為什麼各家中國公司現在才開始秀肌肉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有部分的人工智能技術確實已逐漸成熟,已經從技術積累進入到了落地、推廣和運營的階段。以前可能有很多節目邀請這些公司,但因為技術不夠成熟,看點還不夠,所以最後沒出場呢?畢竟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也透露過,《最強大腦》在邀請百度等公司的時候,都是要求要給各家公司的技術做過測試,再選擇邀請哪家的。
這樣的趨勢,也可以從百度跟各家廠商密集的合作有關,從去年年末開始,百度就開始將自己的智能語音助手嵌入到各家硬件廠商中,包括小魚在家、美的和海爾的冰箱和音箱,還有vivo和OPPO的手機。之前采訪時,林元慶也說過,之前百度的人工智能一直處於積累階段,進入2017年,重點將會是落地。今年會有幾千台的人臉識別閘機在各大景區落地;智能語音識別助手也會陸續落地。
就連一直在人工智能上默默無聞的騰訊,也終於在今年憋了個大招,趁著自己家的圍棋機器人“絕藝”贏了日本的比賽之後,也好好PR了一番。能看出來,人工智能產品,尤其是語音識別產品,仿佛已經到了密集落地的階段。
看看這些上節目的公司,你會發現他們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無論是度秘、汪仔和小冰,他們大部分也是對話式機器人,說到底,他們直接麵對的還是廣大C端用戶,除了可以通過搭載在硬件廠商上觸達用戶,也可以教育用戶直接使用(比如使用語音搜索和在微信上跟小冰聊天),因此,加深在用戶心目中的印象也很有必要。
不過坦白說,如果往極致的體驗去談,這些人工智能助手大部分用起來還是很像“人工智障”,正如吳恩達之前說,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理解與交互,如果要達到流暢,起碼還要三五年。
那麼說來,現在忙著宣傳對話式機器人,真的已經到了拚營銷而不是技術的階段了嗎,現在忙著宣傳,究竟是太急了,還是未雨綢繆,先在用戶中刷存在感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