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9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近幾年來,各大科技公司紛紛殺入AI領域,將其視為下一個戰略高地。AI領域先期投入的研發成本高昂,目前尚無大規模市場化的產品推出,於是各大巨頭的比拚就集中在招兵買馬之上,前有百度AI部門群英薈萃又人員換血,後有微軟宣布AI研究小組一年增員60%,已經達到8000人規模,各大巨頭布局AI兵力幾何?讓我們一起盤點一番。
1、微軟:超大研發團隊,彙集八千精英
去年9月,微軟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宣布成立微軟AI研究小組,成為和Office、Windows、雲企業並立的第四大工程部門。一年之內,微軟AI研究小組人數增長了60%,從最初的5000人增長到目前8000人,不但在絕對人數上笑傲群雄,而且相對於微軟11萬員工的規模,AI研究小組所占比重也不容小覷。這都顯示了微軟在進軍AI領域的強勢態度。
微軟的Windows Phone無法與iPhone和Android相提並論,在機器學習的數據材料上略遜一籌,搜索引擎必應和收為己有的領英,略微彌補了微軟在基礎支撐上的短板。微軟AI研究主攻語音識別、自然語言,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先後推出了Skype 即時翻譯、小冰和小娜這樣的AI產品,其中微軟小冰更是廣為人知,在場景結合、培育用戶上拔得頭籌。
2、穀歌:不停買買買,收購AI公司18家
相比於微軟的人海戰術、自產自銷,穀歌則是喜歡靜待市場培育、摘取現成果實。財大氣粗的穀歌,從2006年就開始陸續收購表現優秀的AI公司,包括主攻語音辨識、意圖辨識和上下文語境理解的api.ai、主攻圖像識別的Moodstocks、主攻增強現實和麵部識別Viewdle,當然還有研究深度學習的DeepMind,截至目前,收入麾下的AI公司已有18家。
穀歌在搜索引擎市場的壓倒性優勢,以及安卓在移動端的高度市場占有,都讓它擁有海量基礎數據支撐。而收購的大大小小18家公司,則讓他們在關鍵技術上也羽翼豐滿。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收購中,穀歌除了買到了技術與專利,吸納了大量人才,部分AI初創企業已經產生相應APP、擁有大量用戶,穀歌收購同樣將觸手布及下遊。
3、百度:團隊增至2000+,AI領袖半數百度人
在AI人才戰略上,百度頗有“辦出氣勢、辦出品牌、一開始需要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東西”的國人辦事傳統,喜歡全球“掐尖”。科技評論人周嵐(Adelyn Zhou)在知名科技媒體TOPBOTS上撰文評選出了20位驅動中國AI革命的領頭人,其中將近一半現在或曾經都是百度人,吳恩達、陸奇、林元慶皆是如此。當然,群英薈萃也打造了百度AI屆“黃埔軍校”的美稱,重量級專家坐鎮,對於年輕AI人才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百度人工智能在短期產品、中期規劃、長期願景上並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套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三大板塊為核心的組合模式,能夠實現從理論到實用的落地。百度在數據積累最豐厚,類型全麵,樣本複雜,大規模引進人才意在推進算法,開發關鍵技術,目前的產品層麵,短期付諸金融、信息流和以外賣為代表的生活服務業,重在培養用戶,中長期的無人車等AI項目也在開展。整體AI產業發展思路明晰。
4、阿裏:悶聲高薪聘人才,AI結合自家業
根據e成大數據研究院的《BAT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發展報告》,阿裏巴巴在“AI職能總體平均薪資”中,以20735.19元月薪,領先百度的14408.51元和騰訊的15570.97元,在薪資水平、薪資漲幅、人員晉升方麵都最具優勢。阿裏的AI人才約為1300人,在公司7萬人中比例不高,但錢給夠、漲得快,如果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相信人才也會積極湧入。
阿裏的基礎數據基本來源於其電商服務,因而AI領域的布局幾乎都和自家業務有非常緊密的結合,算法革新能夠很快進入應用。總體來看,阿裏注重賦能商業,配合雲計算、大數據對電商物流、物聯網體係、具體的企業進行賦能,給實體製造業帶來更多幫助。但是在應用場景開掘上,以改良既有商業體係、生活模式為主,是否能產生顛覆性革新產品,還有待觀察。
5、騰訊:尚處起步階段,不忘防禦敵方
騰訊2016年才成立AI團隊,目前擁有70多位研究科學家,300多位應用工程師,總人數約800人。騰訊的內在基因裏主要是遊戲和社交,需要借助數據來提高效率的成分不多,因而AI相對涉及較少。況且今日騰訊左手微信QQ、右手王者榮耀,正是安逸收獲之季,對人工智能的迫切需求並不大,不像百度和阿裏一樣,對未來有著非常緊迫的危機感。目前的騰訊AI研發尚處實驗室階段,還在進行人才搭建。
在重視產品、重視效率的騰訊文化中,需要長期投入的AI自然無法獲得較高優先級。但是別人在自己的地盤上炫耀AI實力,卻是絕對不允許的事情。2014年5月微軟首批開放了10萬個微軟小冰的申請名額,霎時間小冰在微信群裏爆紅。不過就在小冰進入微信三天之後,就被騰訊全部“踢走”,騰訊防備之心可見一斑。不過,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在AI大潮即將到來的今天,安逸的騰訊是否還會按兵不動?
本文為未來圖靈(futureturing)獨家文章,轉載請申請授權(weilaituling@caishimv.com)並注明來源。
編寫:薛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