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01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阿爾法狗”的餘溫尚未散去,各類攜帶“黑科技”的機器人又悄然來襲……日前落幕的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人工智能(AI)的熱力撲麵而來。科技巨頭搶先布局、各路資本競相加入,站上風口的人工智能,正迎來“最好的時光”。
科技龍頭布局
多國謀劃戰略
近日,微軟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公布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並發布了可以主動引導對話交流的第五代“小冰”人工智能產品。
據介紹,微軟“小冰”人工智能產品的研發已經進入了交互綜合運用階段。“小冰”不僅能夠更貼近地模擬人類的自然交互行為,還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主動與人聯絡,如主動撥通用戶電話、與人類交流。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隨著深度學習算法的興起,人工智能技術在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無人駕駛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具備智能交互能力的語音聊天機器人,將是全球科技龍頭企業布局的重點。
全球科技巨頭爭相加入人工智能的研發大戰,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大趨勢之一。統計顯示,全球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上的投資已達300億美元,人工智能一詞的媒體關注度2016年比2015年增長632%,2017年上半年在此基礎上再增長45%。
在科技巨擘的戰場之外,各國政府也已將人工智能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加強謀劃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今年7月,中國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到2020年與世界先進同步,到2030年達到世界領先。而美國同期發布的《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報告認為,未來人工智能將像核武器、飛機、計算機和生物技術一樣,日益成為可影響國家安全的變革性技術。
應用場景豐富
助力行業革新
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來自國內外的明星機器人集體亮相:曾在柏林愛樂廳參加管弦樂團演出的意大利彈鋼琴機器人“特奧特勞尼克”、能夠識別人類情緒的日本機器人“Pepper”、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的“姚明”投籃機器人……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讓人們對未來的世界產生無限遐想。
除了工業領域之外,智能機器人也在快速向家庭、社區等場景滲透。專家指出,人工智能已經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加速邁進,並已在深度學習、抗幹擾感知識別、聽覺視覺語義理解與認知推理、自然語言理解、情感識別與聊天等方麵取得明顯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不斷解決著消費者的痛點。
在教育方麵,人工智能的價值正在凸顯。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中國企業ROOBO研發的兒童智能機器人“布丁豆豆”引人關注,它可以與兒童對話聊天,為孩子提供浸入式的學習場景。專家稱,經過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可以為每個孩子定製學習方案,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在醫療方麵,人工智能也成為醫生的左膀右臂。可以實施微創手術的醫療機器人“達芬奇”,在中國已有60多台,僅2016年就進行了1萬多例手術。機器人做手術切口小、下刀準,減輕了手術對外科醫生的體力消耗,提高了手術的效率和準確性。專家預測,除了“做手術”外,未來的人工智能也能診斷病情,人工智能醫療係統可以對海量病曆進行綜合分析,輔助醫生做出診斷。
據瑞銀研究報告,至2030年人工智能每年將為亞洲貢獻經濟價值高達1.8萬億至3萬億美元,將對金融服務、醫療保健、製造、零售和交通等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解決理論缺失
利用創新優勢
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30年,中國要在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已達2542家,其中美國最多,有1078家,中國有486家,排名第二。業內人士指出,從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來看,中國在行業應用和解決方案層麵領先,美國則在基礎研究層麵優勢較為突出。
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表示,中國要想在2030年實現人工智能戰略目標,首先需要解決人工智能發展缺少理論的問題。他說,人工智能在目前仍是一門缺少理論的學科,而理論的指導更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突破。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也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的不足之處在於原創的理論創新、基礎性研發能力還不太夠。
專家說,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算法與硬件計算能力的突破賦予機器人在某些領域的“超人”能力,這就要求科研院所、企業以及社會各界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係,以技術突破帶動產業升級。
姚期智也建議,實現理論突破需要大學和企業合作。他說,美國的科技公司也在和學校合作,希望中國的企業也能從長遠的規劃上,與學校聯合。
人工智能已經演變成相對產業化的高科技行業,越來越多的頂尖人才加入到“風口”之中。專家建議,中國應發揮在應用層上的創新優勢,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創造海量數據紅利和消費市場紅利,通過人工智能的商業應用創造更多的產品。
來源:賽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