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01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已經沉寂許久的微軟 Hololens,最近終於重新回歸大眾的視野。意外的是,我們等來的並非第二代 Hololens,而是它可能將停產的消息。
據國外科技媒體 MSPowerUser 報道,HoloLens 的主要供應商、台灣公司奇景光電在其 2017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中提到:「年同比持續下跌是因為我們主要的 AR 設備客戶決定停止生產產品,導致 LCOS(液晶附矽,也稱矽基液晶)和 WLO(晶圓級光學器件)出貨量持續減少。」
奇景光電財報中所提到的那家公司,則被廣泛認為是研發 HoloLens 的微軟。針對以上傳聞,有消息稱微軟相關人士也給出了回應,但隻是強調了 MR 的重要性,至於 Hololens 停產這件事情,並沒有直接予以否認。
從之前英特爾宣布將停止生產 HoloLens 所搭載的 Atom 處理器,到最近台灣公司奇景光電財報中所披露的消息,再到微軟並未給出直接回應,綜合來看,HoloLens 停產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而作為一款即使現在來看,依舊沒有誰比它更強大的 MR 混合現實設備,HoloLens 失意的背後,或許更值得我們去思考。
HoloLens 是新硬件探索進程中的「一束光」時間回到 2015 年,隨著 Google 宣布不再接受訂單,停止銷售 Google Glass,意味著這一曾經引領了可穿戴設備熱潮的產品,最終還是走向了失敗(最近其又重新回歸了市場)。但大家對於未來全新可穿戴設備的探索,並沒有因此而止步。
在同年 1 月份召開的 Windows 10 預覽版發布會上,作為壓軸,微軟正式帶來了 HoloLens。而它的到來,再一次引發了大家對於可穿戴設備的熱議,也迅速衝淡了 Google Glass 退出市場,對行業帶來的負麵影響。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在談及 HoloLens 的時候,往往會把它歸結為 AR 設備。在去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微軟公開宣布,HoloLens 是一款 MR(混合現實)設備,並非 AR(增強現實)設備。
而 HoloLens 和 Google Glass 兩種設備所屬類別的不同(後者屬於 AR 設備),也正是二者差異化的所在。
雖然 AR 和 MR 都是將虛擬的景物放入現實的場景中,但不同的地方是,在以 HoloLens 為代表的 MR 設備中,虛擬物體是被完全融合入現實場景中的,我們可以和其中的虛擬場景進行自然交互,而這一點是 AR 設備無法做到的。
就實際體驗而言,相比 AR,MR 在顯示層麵上要更加逼真,同時整體交互性也要更好一些。某種角度上,我們也可以認為 MR 是 AR 做了一定的加強。
對於 HoloLens,外媒 ArsTechnica 在體驗文章中是這樣評價的:「我覺得這是一個比 VR 更引人注目的未來。我已經嚐試了虛擬現實係統讓我覺得太與外界分離,在一定程度上,我覺得迷惑。與 VR 不同,HoloLens 感覺很自然。」
可以說,在 Google Glass 退市之後的一段時間裏,HoloLens 成為了新硬件領域探索中最亮的「一束光」。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隨後它的發展軌跡和 Google Glass 驚人的相似,來的足夠驚豔,卻迅速褪去了光芒。
對未來的探索並沒有錯,但可能選擇了並不正確的技術路徑從最初的定位上來講,實際上當年微軟 HoloLens 和 Google Glass 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具體來講,HoloLens 選擇麵向商業以及開發者,而 Google Glass 則更希望去「擁抱」大眾,麵向消費級市場。
後來的事實證明,Google 做了一個並不正確的選擇。於是,前不久當 Google Glass 宣布重新回歸市場的時候,我們注意到,目前為止其僅僅麵向商用市場,至於何時開放消費級市場,官方並沒有進行過多的說明,而這恰恰也正是 HoloLens 之前的策略。
回過頭來看 HoloLens,從 2015 年發布至今,它似乎也並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雖然微軟官方從未給出過 HoloLens 出貨量的詳細數據,但諸多側麵顯示,其市場表現或許並不令人滿意。
比如去年 9 月份,天野村證券分析師 Donnie Teng 曾表示,由於投資者注意到 HoloLens 設備羸弱的出貨量,從而下調了其供應商台灣奇景光電(Himax)的信用等級。
前不久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布了 2017 年趨勢分析報告《Trending the Trends by Deloitte》,對 MR 未來的產業發展做了詳細的分析。
報告稱,目前 MR 領域不乏平台、設備、軟件生態方麵的投資,這些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將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鍵盤鼠標、平麵顯示器等工具轉換成全新的溝通和協作範式,一旦成功,將會是現代科技紀元最深入的根本改變。
通過這份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MR 產業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微軟 HoloLens 的整體大方向是正確的。
既然在 MR 大方向與市場定位這兩道選擇題上,微軟都做對了,那麼為什麼 HoloLens 並沒有順理成章的獲得成功呢?我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技術動量」不足,僅僅在軟件層麵上下功夫,而硬件部分無法做進一步革新,顯然滿足日新月異的市場需要。
不可否認的是,兩年前的技術背景下,彼時的 HoloLens 確實足夠令人驚豔。但也正是由於它的優點太過亮眼,大家對於其所存在的缺點給予了更高的寬容度。比如續航、視野等問題,往往會被選擇性忽略。
實際上在 HoloLens 推出之後,微軟並沒有選擇「一勞永逸」,隨後的時間裏,陸續也推出過軟件更新。比如今年 7 月份推送的 Windows 10 更新補丁,修複了之前 HoloLens 存在的允許黑客訪問該混合現實設備,並進行遠程控製這一漏洞。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人們對於 HoloLens 有了更多了解,其固有的缺點也慢慢開始被「放大」。通常來講,硬件產品的更新周期並不會太長,尤其是目前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但第二代 HoloLens 讓人「等到花兒都謝了」,卻依舊沒有到來。
從產品的角度出發,談到未來的發展,保持持續的技術革新,不斷彌補缺陷,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而 HoloLens 的更新與成長速度反映出,其技術動量,顯然不足以支撐它所選擇的技術路徑。
現實的結果是,礙於成本所限,它在售價方麵很難做進一步妥協。但尷尬的是,從產品本身來講,HoloLens 依舊停留在 2015 的硬件水平,吸引力自然也要大打折扣。由此來看,市場表現不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我們也聽到了另外一條消息,即微軟將跳過第二大代 HoloLens,直接入手第三代產品。結合 MR 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以及微軟前段時間表態未來會堅持在 MR 領域做更多的投入來看,也許其在不久的將來直接帶來第三代 HoloLens,也未必不可能。
但客觀來講,綜合 HoloLens 兩年來的長期表現來看,它並不算成功。至於傳聞中的第三代 HoloLens 能否在硬件層麵上,相比目前的 HoloLens 有一個巨大的跨越,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
值得肯定的是,無論 HoloLens,還是 Google Glass,成功與否,作為先行者,其之於新興領域的探索,都是值得肯定的。而從它們身上,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選擇正確的市場策略以及技術路徑,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