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對話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機器人

對話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機器人

時間:2017-04-11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洪小文,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洪小文於1995年加入微軟研究院美國總部任高級研究員,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要創辦人之一。在2005年正式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之前,洪小文曾擔任微軟公司自然互動服務部門的架構師。

我個人是科幻電影迷,對人工智能題材尤為感興趣

和很多微軟研究員一樣,我個人是科幻電影迷,對AI題材尤為感興趣,因為多年來AI一直是我的研究領域,它與我每天從事的研究工作息息相關。

在我看來,幻想有朝一日機器統治世界的電影其實都難以解決一個簡單卻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促使機器攫取權力的動機。自然界的猛獸當然會互相攻擊來確定族群的領導者,也有很多人會把更大的權力、更多的金錢視為必生追求的目標。

對話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機器人(1)

人工智能機器的能力質變大概有四級台階

第一級,功能(Capability)。功能是工具的價值點,對於人類最有意義,也一直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從石刀石斧、鼎鑊簋盂、塤箏鍾磬到今天的跑車、遊輪、客機,工具萬千,各有所用。

第二級,智能(Intelligence)。在今天,說起記憶力、算數和弈棋(不包括圍棋),計算機比人類更在行,但大部分人可能不會認為這些有多高智能多了不起。另外,IQ(Intelligence Quotient)測試是個有趣的話題——由於測試全程通常都會給出各種選項,機器在應對這種智能商數的挑戰時其實是有很大的幾率得高分的,我猜測,未來十年內,將會出現IQ測試拿最高分的機器。

第三級,智力(Intellect)。智力比智能更高一籌,“力”這個字裏包含了判斷力、創造力等信息。對人類來說,每天我們麵對的大多都不是選擇題,又或是有著無窮選項的選擇題。今天的AI,基本上沒有能力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下,創造出如天外飛來一筆的新的選項。

第四級,智慧(Wisdom)。智慧往往是由豐富閱曆、深邃思考積澱而來的洞察——所以我們經常說某位長者智慧深廣、堪為導師。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用選項的形式來表述的,就像火種,它能在特定的時刻引燃人們思想的火花,照映前路。哪怕再過很久很久,機器也不大可能產生真正的智慧。

對話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機器人(2)

讓機器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成長

科學家們一直在嚐試讓計算機能用人類的方式來了解世界,所以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始終是AI研究的重點——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和Cortana對話、或是坐在配有360°無死角攝像頭的無人汽車裏感受機器駕駛員的技術。

長期以來,從事AI研究的科學家,也包括那些執迷於創造出類人機器的學者,總是夢想著將人類思考、計劃、執行的能力移植給機器,但是否人怎樣行動,機器就應怎樣行動?是否人達成目標的路徑是由A到B,機器就應遵循完全一樣的路徑?這種研究誠然有著非同尋常的科學價值,卻也會因“賦予鋼鐵工具以人的特征才算成功”的偏執而舉步維艱。

另一條思路是跳出窠臼,站在機器的角度去模擬和延展人的思維,而不是用人的視角和習慣去限製機器。無人駕駛汽車並非隻有“兩隻眼睛”,而是裝備了多個雷達傳感器、全景攝像頭和激光測距儀。i-Robot清潔機器人也是,她的身材圓潤扁平,一點兒也不像人,但吸塵的時候一定比兩米高的機器保潔員好用。

對話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機器人(3)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機器人?

真正有用的機器人不一定是人的形象,人形機器有趣但不實用。現實中,已開始幫助我們做各種工作的機器大多是小巧和悅目的,未來我們的辦公室、我們的家都會變得越來越智能,但“智能”會無形地隱藏在吊燈裏、電視中、牆壁上,更像是人類生活在智能機器中,而不大可能隻是以人的形象提供服務的機器人。

研發有類人情感的機器,對科學家而言或許是值得投入心血的課題,但其實用意義遠不及科學意義——而今生活中已經有很多智能機器,雖然它們沒有情感,但這能說是壞事嗎?假設你的機器人既能幹又愛你,但愛的反麵不正是沮喪、憤怒等負麵情緒?這樣的機器人,可能會在情緒不好時拒絕你的指令,還可能希望自己也有權像人一樣工作五天休息兩天,這恐怕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

對話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機器人(4)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