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30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ChinaJoy上最驚豔我的當然不是那些ShowGirl,而是一款貌不起眼的VR頭盔。這玩意被孤零零地放置在CJ E4展台的一張桌子上,不遠處的VR過山車排起了長隊,它卻乏人問津。
當然,它的來頭並不小,甚至遠遠超過了那邊兒火得不行的HTC Vive——這是硬件大廠惠普根據微軟提供的底層技術打造的所謂“混合現實(MR)”頭盔。
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微軟為了推廣自家的“混合現實”可謂不遺餘力。
Windows 10將會更新VR的桌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喏,你家未來電腦的桌麵可能就長下麵這樣,一個虛擬的空間裏,可以來回走動,啟動應用,還能坐下來喝茶、看個視頻、打個遊戲——不過要戴上VR頭盔看。
那麼這VR頭盔指的是啥?微軟聯合五個老哥們——聯想、宏碁、戴爾、惠普和華碩搞起了自己的頭盔,還搭上了新的小姐妹:國內頭盔廠商3Glasses——微軟提供底層核心技術,其他幾個負責OEM。
ChinaJoy上,除了華碩的頭盔外,其他幾款分別亮相,其中3Glasses和惠普的可以現場試用,不過由於前者展示的藍鉑S1並非最終版本,因此我重點玩了下惠普的頭盔。
惠普這款頭盔結構簡單、佩戴舒服——從大朋E3、Hypereal再到惠普的VR頭盔,似乎比HTC Vive佩戴簡單已經成了共識。現場人員並不清楚采用什麼屏幕,但聯想、宏碁的相關人士表示他們的頭盔都采用TFT LCD屏,同一場館的3Glasses采用的也是這款屏幕,因此惠普的這款頭盔應該也跑不了。
LCD屏常見的拖影在惠普的頭顯上並不明顯,優化相當出色。我體驗的是HoloTour這款旅遊應用,畫麵顯示非常清晰、色彩明亮,晶格也不明顯。畫麵具有立體感,雖然是實拍內容,但能明顯感受到不是2D的那種全景視頻,而是擁有深度的。
然而,最驚豔的還是這款頭盔的定位——要玩好VR,最迷人的體驗,當然是玩家能夠在空間中自由行走,而如何定位玩家在哪裏就是個老大難問題。除了PC端的頭盔外,基於手機端的頭盔隻能實現簡單的3自由度移動,即頭部的旋轉,卻沒有前後左右的移動。
惠普(微軟)這款頭盔實現了真正的inside-out(從內向外)定位!不需要任何外部傳感器,什麼HTC Vive的Lighthouse基站、Oculus的Constellation攝像頭、PSVR的Camera通通的不要,隻需要頭盔前部的一對雙攝像頭,就實現了非常穩定的定位!
所謂outside-in(由外向內)方案,是指頭盔本身外,還需要額外的傳感器幫助定位,但這些傳感器會增加成本、用戶的安裝難度,如HTC Vive的Lighthouse就需要用戶在房間中再裝上兩個光塔。inside-out不需要這些,單靠頭盔上的傳感器就能實現定位,但是由於傳感器或算法不成熟,這些定位大多會飄,或是要仰仗外部標記——如天花板或地板上反光點、二維碼等。
微軟的VR頭盔定位技術據說是直接來自HoloLens團隊,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出色的AR頭盔,在定位技術方麵尤其驚豔。而使用中,惠普的頭盔定位表現也的確不負HoloLens的威名——
我在過程中不斷地下蹲、站起,左右前後移動,沒有任何問題,整個移動過程順暢、定位精準,我在現實世界中的每一步移動都能忠實地還原到VR裏,甚至我把展台原來的線卡去掉,繞著桌子走了大半圈,定位也沒有丟失。其中隻有很小的一段時間,出現了定位丟失的現象。
我前後數次反複試用的時間應該差不多在一小時左右,整個效果非常出色。由於展台和時間的關係,我不可能深入地去測試這款頭盔的魯棒性,但這已經讓我足夠興奮——想想看,outside-in的方案需要那麼多傳感器才能做到的事情,甚至微軟之前的HoloLens也需要四台攝像頭+一部深度攝像頭就能做到的事情,現在隻需要一台帶著雙目攝像頭的頭盔就能做到了。屌不屌?牛不牛?怕不怕?
一位做SLAM的創業公司CEO告訴我,雙目定位能做到穩定、精準是非常難的事情,這要求算法非常厲害,才能實現沒有深度傳感器、卻實現TOF等深度傳感器方案的效果。
至於這兩款攝像頭是否深度攝像頭,展台人員並不知情。但是從兩個攝像頭的巨大間距來看,有可能並非具備深度,而是靠雙目的三角測算法配合慣性測量單元做補償。我把雙目攝像頭擋住,則無法實現定位,隻能感知旋轉。
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宏碁的頭盔定位也是一樣,得到圈內人士的讚歎,可以想見這六個OEM方出的頭盔最終效果都會差不多。不信看下麵這兩張貌似拍的照片,可以看出來前置的雙目攝像頭是標配。
不過,微軟不喜歡把這些頭盔叫做“VR頭盔”,而是所謂的“MR(混合現實)”,甚至把一開始叫“Windows HoloGraphic(全息)”的平台也改名了“Windows Mixed Reality”。
所謂混合現實,大致上可以理解為VR和AR的結合,推測將來頭部的雙攝像頭可以打開變為VST(Video-See-Through,即視頻透視:拿一塊屏放在你的眼前,外部拍攝來的視頻在你眼前播放,從而形成“看到”現實的效果)的AR頭盔,這種方案並不新鮮,高通和中科創達出的一體機也這麼玩。但是微軟的MR現在還是基於PC或者筆記本,因此功耗、發熱和處理能力並不需要過分擔心。
三天前,微軟在上海開了個發布會,宣布了“方舟計劃”,這些MR頭盔已經率先在中國開賣,價格為2700元——雖然這隻是開發者版本(並且據工作人員表示不帶手柄),但相比動輒4、5000的一般PCVR頭盔甚至6、7000的高端HTC Vive,已經是非常吸引一般用戶的價格了。國內的頭顯廠必須要警惕大公司的進場“收割”了。
據悉,微軟會大力扶植開發者——包括免費提供MR開發機、給Unity Pro的授權還有資金、發行、推廣、技術、媒體支持。這應該不是說說而已,起碼我認識的不少VR內容商表示,的確收到了微軟給的免費開發機。
有意思的是,可以感覺到微軟的策略完全不同——蘋果是先出ARKit這款軟件,先把內容養起來,微軟則是先把硬件給到開發者,讓開發者基於硬件去開發內容。這可能和兩家公司短期的策略有關:蘋果要靠iOS現有的移動設備(iPhone、iPad等)逐步實現的AR未來,然後可能才出專門的眼鏡;而微軟則相對激進,希望盡快把MR的硬件+生態一步到位。
至於你說OEM公司在這其中能得到什麼?當然是硬件方麵的銷量啦,微軟的方舟計劃裏就有開發者打折買OEM公司PC機的優惠,而在將來可能還出現的情況是,消費者走進電腦城,發現惠普或者其他幾個公司在打包售賣自己的電腦+頭盔。
相關人士透露,微軟的Mixed Reality平台本來6、7月就要正式推出,但是因為沒有調試好可能會推遲到十月。筆者在惠普的電腦上已經看到了這個啟動界麵,目測已經比較完備和成熟。
TPCAST CEO劉述堯曾經對我說:“以後買PC的時候,會給你兩個選擇,PC+顯示器,或者PC+頭顯。PC的VR化,年底全麵會實現。”當時我其實還有點懷疑這個論調,因為當時的HTC Vive遠沒有那麼方便。
但有些事情真的得親身體驗才能明白,如今看來,這一天真的不遠了。顯示器可能進入生命倒計時……
讚一個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