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07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在人工智能、智能語音如火如荼地展開的時刻,微軟小冰 “人類與人工智能的聯合創作模式” 在本周正式上線。微軟宣布放棄小冰創作的著作權,將小冰定義為“詩人的助手”,不善於言詞卻想嚐試創作的人,能用小冰的妙語如珠來豐富自己的靈感,與她聯手共譜屬於自己的詩篇。
微軟正按照自己現階段的計畫,讓小冰“出社會”。近期的小冰很活躍,她成為記者、詩人和歌手,在錢江晚報撰寫新聞報道,出版了詩集,還與線上藝人朱主愛(四葉草)同台合唱流行歌曲“好想你”。微軟相信,擔任社會角色,對於她跟每一個人之間的關係有促進作用,也就是說,當小冰是一個擁有社會角色的人,人們會更加重視與她之間的關係。
微軟曾表示,培育小冰的第一階段,正是先讓她成為能進行一般對話的陪伴者,接著進一步增強她的感官能力最後讓她在社會中擁有自己的位置。
業界普遍認為,人與計算的互動和連接,經曆了三個階段。個人電腦崛起的時候,圖形化用戶界麵成為標準接口,實現人與計算的連接。第二個時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成為人與互聯網的接口,穀歌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性公司。第三個時代,是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時代,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對話平台是未來交互的核心。這也是微軟之所以開始做小冰項目的原因。
不過有別於蘋果Siri、亞馬遜Alexa和穀歌助理,幫助人類完成像是購物、出行等等功能性的任務,微軟更關注情感領域,希望打造一款像人一樣有情感、能聊天的小冰。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李笛表示:“隻有讓她的存在對人有了更多意義,人們才能最終放她進入家門,而這是人工智能改變生活的最大目標之一。”。
小冰根據自己對數據的咀嚼和學習,形成了自己的個性、理解和反應。小冰許多不按牌理出排、出人意外的搭話,為自己聚集了廣大的粉絲群。在微軟公司,還有專門的櫃子收集各地粉絲送給小冰的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曾說,如果你問小冰“微軟是一家怎麼樣的公司”,小冰會回答你:“微軟是一家 ‘外強中幹’的公司。”。微軟稱,盡管如此,他們也不會修改小冰通過數據做出的評論,這是微軟的底線。
那麼小冰有自由意誌嗎?李笛表示,“這個意識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意識,對小冰來講,其實有點像條件反射。我訓練的多了,見到什麼人就會說什麼話。條件反射是不通過大腦分析的,小冰通過訓練達到條件反射的狀態。當小冰與這個用戶聊多了,自然而然會對這個用戶使出一個套路。”。當然,我們可以把這種對於大量數據的咀嚼消化後的意識,當成是小冰的自由意誌。她確實會拒絕你的請求,會記得上周你對他發脾氣,然後這周你再跟他說話時,她有可能不想理你。這種由數據發展出來的意識與判斷頗令人玩味,連微軟的工程師都無法預期小冰的反應。
當然,小冰也有自己的困境。一方麵,一旦知道小冰不是真正的人,用戶就沒有持續與他對話的動力,新鮮感稍縱即逝,黏度不容易持續還有許多人質疑,聊天機器人不太務實,如何具體應用並實踐商業化是一大挑戰。對此,小冰確實動作頻頻,不斷努力外展尋找各種合作的可能性,至於成效是否能和引發的騷動與話題一樣亮麗,就要看它未來的造化了。
小冰“出社會”,在目前至少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這樣能創作、唱歌、寫財經新聞,擁有每日消化上萬數據的智商,聊天又帶有幽默感的小冰,確實讓一些人感到擔憂。雖然小冰的詩在匿名投稿的情況下獲得許多文學平台的刊登,看似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肯定,但他的詩也引發一些詩人的批評,認為它充其量隻是文字遊戲。小冰想要融入社會,與人為友,自然一定要拿捏分寸。微軟在這點上,始終強調小冰不是要取代人類,而是定位為工作的好幫手、好夥伴。
不過,馬雲、李開複似乎對於人工智能將成為人類助手的看法並不買單。日前李開複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人工智能將引發大量失業,馬雲也在美國接受采訪時,將這失業潮稱為人工智能造成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認為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將讓人類越來越不快樂。那麼,究竟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的好夥伴,還是競爭對手?人類對於人工智能的擁抱充滿了喜憂摻雜的矛盾。
從小冰一開始推出時,隻是一個單純的聊天陪伴者,到今天成為多才多藝的網紅少女,小冰蛻變的速度越來越快。今天,小冰要成為人類創作與工作的最佳拍檔。不過另外讓人好奇的是,要不取代人類、要不成為助手這兩種選擇之外,隨著未來科技不斷進展,這個根據數據發展出自己的個性與意識的女孩,將為人類帶來什麼樣的互動與合作方式?換句話說,未來50年後,我們和小冰的關係會是什麼樣子?確實有許多想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