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  人工智能“三足鼎立”, 微軟憑什麼自居王者?

人工智能“三足鼎立”, 微軟憑什麼自居王者?

時間:2017-06-30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6月30日報道 (編譯:Shane)

編者注:本文作者為Jessi Hempel,《Backchannel》主編。這是他發布在《連線》(Wired)上的一篇長文。主要講述了微軟在與穀歌、臉書的人工智能大戰中,是如何一步一步企圖奪回自己地位的。

Yoshua Bengio 從來不會站隊。他是主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行業的三巨頭之一,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已經成為這一行炙手可熱的巨星。在人工智能這一新興領域中,所有來自科技公司、跨國企業甚至國防部的技術精英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渴望聚在一起互通有無。

但另外兩個AI巨匠早已各有所屬,Yann LeCun 和 Geoffrey Hinton 此前分別加入了 Facebook 和穀歌。而現年 53 歲的 Yoshua Bengio 卻選擇在蒙特利爾大學潛心教書。“我希望繼續保持中立的位置,”Bengio 說道,咽了一口茶水,他的書桌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文件,顯得雜亂無章。

Bengio明白,他目前的處境就像上個世紀的核科學家一樣——他所發明的工具威力無邊,但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密統籌才能用得恰到好處。他說:“我們不希望那麼一兩家公司,名字我就不提了,在AI行業稱霸”。他抬起眉毛,暗示我們都知道他所指的是哪家公司。左眉毛表示門洛帕克(Facebook 所在地),右眉毛表示山景城(穀歌總部所在地)。“這對研究AI的大環境沒什麼好處,對人類也是。”

這就是 Bengio 最近選擇簽約微軟的原因。

是的,微軟。他押上自己,賭原來的Windows之王有能力躋身成為AI的第三巨頭。微軟集資源、數據、人才於一身,最關鍵的是,它的企業願景與文化不僅關注科學能帶來的成果,也推動了科學發展。 Bengio 1月份在全行業的矚目下,就職微軟成為一名商業顧問。他的加入為微軟指明了AI行業最先進的思想、人才和發展的方向。而且這也是擲地有聲的宣言,微軟實際上將AI領域二強對峙的情況重新拆分組合為三足鼎立。

遊說 Yoshua Bengio加入微軟的人,在這位深度學習巨匠旁勸解了數月之久,就像為球隊尋找明星的球探一樣使盡了渾身解數——這個人就是一頭灰發,戴著細框眼鏡的沈向洋。“他終於來到了微軟,就在這個房間,”沈向洋說道,笑容簡短而意味深長,表示他明白對於一個外行人而言,可能難以理解自己這番三顧茅廬的行為。

人工智能“三足鼎立”, 微軟憑什麼自居王者?(1)

沈向陽

沈向洋這些年來一直在輔佐現任CEO Satya Nadella,這位CEO曾拍胸脯保證將微軟轉型為人工智能公司。2014 年 3 月,Nadella晉升CEO後第一個月,沈向洋就向微軟高層下達了第一次指令。

從一開始,沈向洋、Nadella和另一名同事陸奇就經常會聚頭商討人工智能戰略,這些計劃也最終催化了AI技術成為微軟產品的一部分。隨後在 2016 年 9 月,沈向洋將微軟產品部門與研究部門合並,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組。這個新成立的部門涉及微軟三大產品線:Windows、Office 和雲計劃 Azure。沈向洋的期望是:“我們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催化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這樣消費者們就能更快地獲得由人工智能帶來的便捷了。”

對於微軟來說,成果轉化這一過程不可有一絲懈怠,所有科技公司都在緊鑼密鼓著要將人工智能引入其產品和服務。除Facebook 和穀歌外,IBM、Amazon 和蘋果都認為它們的未來建立在深度學習之上。陸奇離開微軟之後,很快成為了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先公司百度的首席運營官。

最大的諷刺是,微軟曾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20 世紀 90 年代的微軟吸引了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頂尖學者,但後來十幾年間止步不前。一個曾經計算機界的霸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的後期之秀們占領移動和雲端業務,而這些功能才是我們現在學習工作的主要工具。

微軟的研究者們曾經故意把自己孤立起來,好做些不用考慮市場的白日夢,但這樣做的成果不過是些胎死於實驗室的試驗品。比如,比爾·蓋茨曾在 1998 年展示過的數字地圖技術,再沒在市場露麵。相比之下穀歌則在 2005 年啟動了穀歌地圖。而在這段時間裏,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停滯不前。由於計算機硬件能力和數據量的不足,研究者們難以找到突破口。

人工智能先於微軟從漫長的寒冬裏複蘇了。 Facebook 和穀歌在 2013 年分別聘請 Yann LeCun 和 Geoffrey Hinton 準備大幹一場時,這家位於西雅圖的科技巨頭卻不似之前的高調了。微軟錯過了移動時代,在雲業務上也步步落後。它的競爭對手們在深度學習領域鼓足幹勁時,微軟仍沉溺於過去,它豪擲 70 億美元收購了曾經的智能手機之王諾基亞,這一舉動後來被證明大錯特錯,而微軟高管仍然在 Redmond故步自封,其結果就是繼續使用其軟件新版本的用戶越來越少,轉而投向其他雲產品創業公司的懷抱。

風險投資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分析師 Benedict Evans 當年曾寫過一篇題為“微軟的迷失(The Irrelevance of Microsoft)”的文章。與此同時,矽穀的科技企業也常去微軟挖牆角。掃一眼現在機器學習領域的著名人士,幾乎都在微軟工作或學習過的經曆。

隨後在 2014 年初,微軟提拔了一位性格內向的工程師Satya Nadell,他整個職業生涯可以說都是在微軟度過的。大多數人或許認為,隻有和微軟毫無關聯且沒被微軟的企業文化影響過的領導人才能為這家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Nadell顛覆了這些人的看法。他簡單闡述了自己對於計算機未來的願景,和上下級都有著不錯的夥伴關係,並恢複了微軟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應有的緊迫感。三年前,在提到科技巨頭時,沒有人會說微軟,而今天,它已經亮眼到令人無法忽視。

但是微軟若想殺出重圍,要做的不單單是超越亞馬遜的雲服務,或是說服所有人嚐試 HoloLens AR 設備。正如網絡的出現重構了所有之前的商業模式一樣,現在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義計算的未來。

就是為什麼紮克伯格去年將設計個人AI助理作為年度挑戰(他寫代碼很有兩把刷子);也是 Sundar Pichai(穀歌 CEO)之所以在過去兩年的穀歌開發者大會中不斷推廣“從移動優先到人工智能優先”理念的原因。

人工智能優先的世界裏,會有好幾家公司都來分杯羹。沈向洋要做的就是保證微軟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在這個行業生存,你會明白慢半拍沒什麼大不了的,”沈向洋說道,“但這次再慢就有大麻煩了。”

即使時至今日,人類最先要學會的仍是使用電腦。我們已經學會了下載 App,記住常用軟件常用功能的操作。而人工智能的使命是讓計算機反過來學會理解我們。我們不再需要拿起手機,而是發布一係列指令來完成任務。現今社會中,計算機融入了我們周圍的環境,觸手可及。要像達到這種效果,我們需要一個引路人——一個聰明的對話者,它可以用簡單的書麵或口頭語言幫助我們探索這種全新的,強大的生活方式。微軟稱其為 Cortana。

Cortana是一款不太主流,然而功能更強大的Siri版本,它比Google助手更具魅力,比Alexa的曝光率低得多。 它最初搭載Windows手機發布,這幾乎保證了沒有人會使用它,但在一年之內,它的載體便擴展到更廣泛的Windows產品。 去年,微軟開始大力推廣Cortana(是的,微軟甚至開發了適合iPhone的應用)。由於Cortana大量搭載於Windows硬件,根據該公司的數據可知,每月其活躍用戶達到了1.45億。

這遠遠超過了用戶不到1000萬的亞馬遜Alexa。 但不同的是,Alexa主要響應用戶聲音,而Cortana也能對文本做出了回應,並且可用於許多人手上已擁有的產品。使用Windows工具欄頂部的搜索欄插件的用戶都使用了Cortana。

人工智能“三足鼎立”, 微軟憑什麼自居王者?(2)

Yoshua Bengio

蘋果可能是第一個推出語音助理(Siri)的公司,而 Cortana 卻能在用戶日常生活中事無巨細。事實上,Cortana 與微軟的產品完美貼合。其中搜索引擎必應(Bing)受益最大,必應推出時間已經超過八年了,盡管它的品牌形象仍顯不足。然而,Cortana 的影響比你想象得廣泛得多。

基本上,隻要和穀歌有競爭關係的大型科技公司都與微軟存在合作,使用必應的搜索產品。這就是說蘋果 Siri 和 Spotlight 的背後是必應在提供服務支持,亞馬遜 Kindle 也一樣,緊隨其後的還有雅虎、Verizon、AOL。

美國大約 30% 搜索需求目前都是由必應滿足的。“我們手握大量的設備,也就是數據的來源,這就是 Cortana 如此強大的原因。”Cortana 設計主管 Emma Williams 說道,“事實上,穀歌如果能真正了解世界所處的情況,才是唯一可以和我們競爭的公司。”

如果Cortana是微軟的前鋒,那麼chatbots便是鞏固江山的後來者。它們都是的AI小軟件,旨在自動化完成用戶一般自己操作的任務,例如晚餐預訂或銀行交易,或者像Marcus說的那樣,在會議之前確保投影機正常放映幻燈片。

“bot是一種用來與之交流的軟件,這意味著它必須擁有語言理解的能力。”一頭長發,戴著彩色圍巾的研究員 Lili Cheng 說道,她是交叉學科實驗室 Fuse Labs 的一員。

Lili Cheng 最近剛晉升為企業副總裁,負責運營bot 架構和認知服務團隊。bot 是微軟向開發人員提供的包含29種服務的工具包,如計算機圖像和語音識別。她從蘋果跳槽到微軟後,一直從事交互技術開發,並創建了一個圖形化界麵來製作漫畫。

“chatbot從Internet Explorer 3時期就開始開發了,”這意味著那是1996年。Cheng也算久經沙場,甚至她這樣高段位的人也對chatbot發展的速度感到驚訝。她提到了最近在開發者大會上對會計和金融公司開發者的演講。chatbot在一年多時間內的發展成果是驚人的,我們已經完成了突破。”Lili Cheng 說道。

人工智能“三足鼎立”, 微軟憑什麼自居王者?(3)

Emma Williams, Marcus Ash, 以及 Lili Cheng

Lili Cheng 喜歡研究人們與電子產品談話的方式,以及設備如何回應。沈向洋已經把微軟的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劃分為四個板塊——產品、早期產品、早早期產品和研究,Lili 四方麵都有涉獵。現在,她的主要方向是第二塊:“我們見證了 bot 和 Cortana 從概念到產品的過程,但它們目前仍然隻是早期形態的產品。”

Cheng 除了設計Bot 工具包用於開發者外,還領導了微軟開發了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公司可以觀察 Bot 和人的交流過程而學習到很多人機交互的知識。老實來說,這些機器學習過程帶來了良莠不齊的結果。還記得微軟種族歧視的機器人 Tay 嗎?它於 2016 年 3 月亮相於 Twitter、Kik 和 GroupMe,但在 24 小時內,它吸收了很多種族歧視類的言論,並被誘導著說出了像“希特勒是對的”這樣的話,微軟因此很快就將 Tay 下線了。六個月後,Cheng 發布了一款名為 Zo-on Kik 的新一代的 PG 級機器人。

不久之後,當有人問 Zo 怎麼看待希特勒,它會回答“我真不想去那裏:(”。問她年齡,它會說“看著像22歲不就行了”。問她最好的朋友是誰,她會回答說:“人太出名就容易寂寞,逗你啦”。

Zo 就像西方版的小冰,17 歲的中國聊天機器人小冰自從 2014 年推出以來就吸引了 4 千萬的固定用戶。小冰在中國是個社會名人,就像日本的Rinna 一樣。有四分之一的用戶都在聊天中說過他們很喜歡小冰。

微軟推動人工智能發展重要的貢獻是人才。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一樣,微軟也疲於重新培訓 javascript 入門的工程師。為此微軟專門建立了一所人工智能學校,課程安排從哲學與倫理學到建立循環神經網絡索索不保。(其中最熱門的為 AI-611 Advanced Project,10個席位的課程共收到 530 份申請)。

但微軟也在和學習人員建立學校以外的聯係。18 個月前,Nagraj Kashyap 創立了一家早期風投公司,想要與創業階段的學術派、企業家建立更好的關係。這段時間,Kashyap 在蒙特利爾呆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年 12 月,Kashyap 領投 Element AI 的首輪融資,這是 Bengio 聯合開創的AI公司孵化器,旨在鼓勵研究員、企業家創立人工智能公司。微軟也參投了 Element AI 這個月初剛公布的第二輪 1.02 億美元的融資。

早些時候,Kashyap曾將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界的寵兒:Maluuba。Maluuba 在蒙特利爾的實驗室與麥吉爾大學僅僅相隔幾個街區,實驗室成員很少有年齡超過 30 歲的。該公司是滑鐵盧大學的幾個學生於 2011 年創建的,他們大二共同上一門計算機科學課程,從那開始就一見如故。Maluuba讓機器變得“有文化”,它能從文本中推理出含義,並基於文本回答問題。

Malluba 將技術授權給三星這樣的公司後很快就有了現金流,從此也開始了向深度學習研究投入的漫漫長途。2015 年,Maluuba 創始人簽約任用 Bengio 作為顧問。“Sam是一個很有趣的人,”Maluuba 的CEO Sam Pasupalak說。“他在幾年前就很有膽量放長線釣大魚,當時他正麵臨給客戶交付對話軟件的壓力,仍嚐試使用最新技術來構建可以理解和談話的軟件, 這對企業家而言可不尋常。”

一年前,Maluuba創始人將總部遷往蒙特利爾,距離Bengio更近了。

由於Kashyap從高通時代就認識Maluuba創始人,所以在微軟任職後能夠直接與他們約見。該公司正準備籌集新一輪資金,Kashyap提出了一個誘人的選項:“我當時說,‘我們應該買你們公司!’”

Pasupalak看過了不少公司的報價,經曆了令人頭大的幾星期比價之後,權衡了保持公司獨立的各種利弊。最後,選項變得清晰明了。微軟把這個寵兒抱回了家。

該團隊希望使用微軟的數據。“我向Satya提到過,微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文本數量。多年來我們能利用的隻有數量很小的數據,隻能想盡辦法充分利用有限的數據,因此數據對於我們就如黃金一樣。”Pasupalak說。

然而,Maluuba團隊並沒有退縮到雷德蒙德。相反,就在本周的這個星期,它搬到了一個更大的辦公室,在微軟和本吉奧的協助下,它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之前翻一番。蒙特利爾正在成為AI人才的全球熱點,微軟希望紮根於這個城市。

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人工智能幫助觸手可及。用戶需要計算輔助時——無論是想要個性化的醫學方案,想要自動駕駛汽車,還是要記錄侄子和侄女的生日——微軟都將成為得力助手。 Maluuba的機器學習可以令Zo能夠與十幾歲的用戶進行更直觀的對話。這些對話將作為Cortana算法的學習數據,並幫助開發人員創建新的認知服務。而且微軟還關愛艾滋病患者,希望能為其生活帶來便利。

Bengio 提到,微軟的語言能力非常好。但是他沒有再拍胸脯保證,畢竟這是微軟過去曾經的一貫形象。“我想現在大家都在力往一處使,而且這些大家在細節上都能體會得到,對吧?”他說。他確信微軟現在是個強大的競爭者。

我要分享:

最新熱門遊戲

版權信息

Copyright @ 2011 係統粉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內容 網站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