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悟空問答上的571個問題,隻寫接地氣的科技內容,歡迎關注。可以做,但是沒必要。
手機能否替代電腦?自從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之後,科技界就一直有一個爭論:手機到底能不能在未來代替掉電腦?到現在十二年過去了,答案還並沒有特別清晰,手機是否可以代替電腦存在,目前依舊沒有非常明確的結論。但是當我們在爭論手機到底要不要取代帶腦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想一個問題:我們在什麼使用場景下會需要帶腦的幫助?其實有很多廠商在關於手機是否可以取代電腦方麵,都做出過努力嚐試。微軟的WindowsPhone項目曾經有考慮過將整個Windows係統內核打通,這樣手機和PC電腦運行的其實是一套係統,隻不過看見的UI是不一樣的,有一點像是現在華為所謂的“鴻蒙OS”的概念(目前還是PPT階段);三星、華為、錘子科技這些企業,也都推出過自己的桌麵端係統,內置在手機中,其中做得最好的是錘子科技的Smartisan TNT 係統,無論是從UI還是功能層麵都比較趨於完善。上述這些企業做手機內置的桌麵係統,其實都是想要取代一個場景:輕辦公。你在外出差,沒帶電腦,這個時候需要改文件,怎麼辦呢?拿出手機插到電視上,可以簡單改一改;你上班很累,下班不想帶電腦,但是還有點事情要做,怎麼辦呢?拿出手機插到顯示器上,可以寫文檔做幻燈片或者表格。什麼......你說你想要剪視頻?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華為為什麼要做雲電腦?那麼華為為啥要做這個功能?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少使用華為的用戶都是商務人士,尤其是使用旗艦機的群體,這部分人有辦公需求,有出差需求,那麼就勢必會有需要使用PC但是沒帶或者懶得帶的時候。此時華為的雲電腦服務就可以幫助他們應急,隻要找一個顯示器,有條件再來個鍵盤和鼠標,鏈接手機購買服務就可以使用桌麵係統。那麼華為為啥要做雲電腦?這是很聰明的做法。手機的運算能力遠不如桌麵設備,並且由於處理器架構的問題,也不可能運行桌麵端係統,這其實就給手機取代電腦帶來了最大的阻礙,隻要程序是在本地運行,那麼勢必就會出現性能不夠的情況。華為換了一種方式,把係統放在雲端運行,而手機端隻是作為一個中轉工具,你所有操作和文件都是在雲端進行處理,這樣一來也就突破了手機本身的性能限製,可以運行真正的桌麵端係統和軟件。當然了,這也要歸功於網絡提速和未來5G商用,華為作為領頭羊,率先做這個功能也就不足為過了。
蘋果真的沒有做嗎?那麼蘋果沒有做這方麵的事情嗎?當然不是了.....請記住做雲電腦的初衷:方便用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處理輕辦公事務。其實蘋果早在推出iCloud功能的時候,就推出了iCloud的網頁版本,裏麵不僅僅集成了你自己的文件,還集成了Page、Number、Keynote三款軟件,也就是蘋果自家製作文檔、表格、幻燈片的軟件,隻要你有一台電腦,無論是不是蘋果電腦,登陸iCloud網站,就可以線上製作和修改雲端的文件。其實跟華為的手機雲電腦也差不多,華為這個你還不是要找到顯示器、鼠標、鍵盤才可以用......蘋果打算拿iCloud來取代帶腦?蘋果沒那麼傻。蘋果現在的目標,是用iPad Pro來吸引部分筆記本電腦的用戶,這個才是蘋果目前的目標。iPad Pro 2018款有多強?A12X芯片約等於英特爾i5處理器的性能,加上蘋果自身的係統優化,iPad Pro 2018款已經可以流暢剪輯2K視頻,加上Adobe家族的軟件悉數適配,還有Apple Pencil提供目前最流暢的手寫體驗。目前我身邊確實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用iPad Pro作為日常的辦公工具了,而且比筆記本電腦輕多了。雖然說蘋果在數據傳輸,尤其是通訊技術方麵不如華為,但是也在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達到移動設備替代電腦的夢想。而且,蘋果這樣依靠硬件賺取利潤的企業,會跑去玩什麼軟件付費服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