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蘋果、穀歌、微軟是矽穀最性感的公司,想必沒人會反對。這三家公司幾乎主導了PC端、移動端軟硬件的發展潮流。
正因為如此,三家公司每次發布會都會成為全球科技圈的一場饕餮盛宴。即使庫克在北京的官方店和開發者聊聊天,都會有諜照流出。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是三隻以及後麵的群狼。所以,三家公司也在暗地裏較勁。
財報情況
從本季度最新的財報來看,微軟截止3月31日的2017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微軟第三財季營收為22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05億美元;微軟第三財季淨利潤為48.0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56億美元增長27.8%。
穀歌經曆拆分、重組後,已不單獨公布財報,其母公司Alphabet 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本季度營收247.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 。淨利潤54.3億美元,漲幅29%。
三家公司中,蘋果的財報最為亮眼。該公司2017財年第二財季的財報顯示,第二財季營收為528.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5.57億美元增長5%;淨利潤為110.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5.16億美元增長5%。
不過,蘋果在大中華區的營收仍然延續了之前下降的趨勢,達到107.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86億美元下滑14%。
手機業務
三家公司都包含手機業務,蘋果更是依靠iOS 11係統建立的完整的生態圈。穀歌以起開放的心態,將安卓開源。幹掉了塞班等一眾手機係統,也帶動了國內智能機產業的發展。目前,穀歌已經推送了最新版的Android 8.0係統,不過,國內手機廠商使用的安卓係統版本大部分還停留在4、5、6這幾個。
不要以為穀歌隻有手機係統,去年10月份,穀歌在美國推出了新款Pixel係列手機。人工智能、雲端存儲、拍照,iPhone有的,它都有。
而微軟在手機上就顯得有些後勁不足,雖然微軟在2014年斥資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試圖和蘋果一樣建立軟硬件的手機生態,但時隔兩年,微軟已經對手機業務的員工一減再減。最後一次宣布裁員涉及員工1850名,微軟為此支付了2億美元的員工遣散費。
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微軟手機業務的收入,隻有500萬美元,不禁令人扼腕歎息。
不過,作為科技領域的老牌企業,對於新興技術和潮流仍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可以這麼說,業績上的得失是他們眼下的苟且,新興技術才是他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每一年,三家公司的發布會就是引領科技潮流的時刻,而今年,就是AI以及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不是幾年才有的技術,它經曆了漫長的沉澱,隻不過由於任天堂的《口袋妖怪GO》和穀歌的AlphaGo而被世人所熟知。
今年算得上AI技術的爆發年,大多數新產品都在標榜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術。終於,我們熬過了“大數據年”,迎來了“AI年”。
與國內部分企業依靠AI這一概念吹牛B不一樣,蘋果、穀歌、微軟等企業是真的將它們產品化了。
既然是AI爆發的年份,我們不妨對比一下這些公司應用AI技術的產品,一次窺探他們在AI領域的布局以及對AI的認知。
AI產品及布局
2017年6月5日,蘋果舉行了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在這場本應以軟件技術為主導的發布會,硬件卻結結實實的搶了風頭。
不過,硬件也確實性感的很。而且,處處都在體現AI技術的存在。
比如,令人驚豔的蘋果音響Apple HomePod,該設備裝有7個高頻揚聲器,通過蘋果A8芯片運行。蘋果音箱使你可以直接連線蘋果語音助理(Siri),要求它播放之聲節目(Beats 1 Radio)、播送天氣預報、設定計時器或控製你的智能家居平台設備(HomeKit)。
此外,這款音箱還會測算房間空間,智能調節播放。
Siri算是蘋果對AI技術最早的探索,當然,是蘋果收購的,同時也引發了國內手機的跟風。不過,去年5月份,外媒報道蘋果當年收購的Siri團隊已基本走光了。大家還在擔心Siri會不會成為如同國內手機助手那樣的癡線。
現在看來,蘋果已經準備把Siri發揚光大了。
不過,蘋果的這款智能音箱推出的稍晚一些,穀歌和亞馬遜都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藍牙音箱,而且都配置了語音助手。
亞馬遜Echo在智能音箱領域屬於開創者,最新推出的Amazon Tap是一款內置有Echo功能的便攜式藍牙音箱,聯網、音樂服務、語音助手應有盡有。
比Echo稍晚的Google Home,也是一款出色的智能音箱產品。雖然隻支持英文,但卻可以正確定位國內的位置,提供天氣預報、附近的餐館等本地信息。
除了熱詞喚醒,同樣支持語音識別。通過語音識別,用戶可以通過音箱使用穀歌搜索服務,並通過音箱播放搜索結果。
在人工智能領域,自然語言(聲音、文字等)識別是比較基礎的門檻,因為,隻有用戶像生活中一樣和機器交流,機器才更像人。
不過,說到自然語言的識別,筆者更傾向於微軟研發多年的“微軟小冰”。她並沒有被微軟捆綁到某些硬件產品上,而是成為了跨平台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微軟小冰集合了文獻、自然語言分析、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絡等等方麵的技術積累,構建了自己的語料庫。
但是,和上述幾家公司一樣,微軟也有自己的語音助手“小娜”(Cortana)。這也是微軟的第一款語音助手,被微軟內置到了最新的win 10係統中。Cortana 可以說是微軟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方麵的嚐試。
手機用戶與小娜的智能交互,不是簡單地基於存儲式的問答,而是對話。它會記錄用戶的行為和使用習慣,利用雲計算、搜索引擎和“非結構化數據”分析,讀取和“學習”包括手機中的文本文件、電子郵件、圖片、視頻等數據,來理解用戶的語義和語境,從而實現人機交互。
說句題外話,Cortana來源於微軟熱門遊戲《光環》中那個有點暗黑的人工智能。
由於其“助手”的定位,微軟小冰剛推出的時候是以平台的連接者和助手出現,不幸的是,一代小冰剛剛接入微信公眾號平台就遭到了騰訊的封殺,時隔一年才得以常見天日。
相比Siri,小冰更傾向於交流。不過,2017年3月,微軟小冰與必應搜索(大冰)合並,成為微軟大小冰。這意味著,以往關鍵詞搜索的模式將被自然語言所代替,對於搜索引擎來說,這是一次不小的變革。
當然,這幾家企業在AI領域的布局肯定不會僅僅局限在如此的“小打小鬧”。很多關乎普通民眾衣食住行的領域也成為了他們的試驗田,比如汽車、物流。
最新消息顯示,一直處在傳聞中的蘋果智能駕駛項目將要進行路測,而且已經獲得了許可。據說,蘋果在瑞士的一個與智能駕駛有關的實驗室也被曝光了。
同時,智能駕駛也是國內布局人工智能的企業成果最為豐碩的領域。
而穀歌似乎對於機器人情有獨鍾,比如穀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人形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之前那幾個有點呆萌卻無比靈敏的智能機器人著實震驚到了觀眾。
不過,6月9日,Alphabet把Boston Dynamics和Schaft都賣給了軟銀。或許,穀歌已經完成了他們的研究。
除此之外,還有亞馬遜,這家本該是電商的企業,搞了一個智能物流,配送中心的機器人名叫Kiva。整個智能物流係統應用了物聯網、機器視覺、倉儲機器人、無人機等新技術, Kiva機器人的正確率達99.99%。
甚至,該係統還能做到“預判發貨”:根據大數據預判用戶消費行為,在用戶下單之前就將商品發貨出庫,這樣大大提升了配送的速度,非常適合暢銷商品。
這種恐怖的存在,即使阿裏、順豐、京東都不見得能做到。
人工智能是個好東西,但沒有長期的技術積累,靠炒概念是做不成功的。蘋果、微軟、穀歌、亞馬遜敢於嚐試,其勇氣也來源於他們的實力。
科技改變世界,而不是“風口”。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自由空間交易所最新
其它軟件71.3MB
下載ar交易所平台
其它軟件183.57M
下載blcc交易
其它軟件35.40MB
下載中幣交易所最新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zt交易所地址
其它軟件293 MB
下載歐聯交易所官網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31.86MB
下載eos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kkcoin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37.92MB
下載蜂交所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179.15 MB
下載五行幣交易app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