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12月26日訊 2019年12月25日,《華爾街日報》發布報道稱,在發展成為全球電信巨頭的過程中,華為獲得了高達75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融資和廉價資源。對此,華為今日通過媒體公開回應稱,“華為與在中國的其他高新企業(包括外資企業)一樣,享受了中國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特殊待遇。”
華為稱,《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基於錯誤的信息和混亂的邏輯,無視華為過去30多年在研發上的巨額投入和19萬員工以客戶為中心的長期艱苦奮鬥,選擇性地對華為的成功進行任意揣測,不得不質疑《華爾街日報》作為一家專業媒體的動機和目的。
華為是一家100%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過去30多年來,華為每年堅持將銷售收入的10%到15%投入到研發,過去十年累計研發投入約730億美元。2018年華為研發費用高達150億美元,在《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遠遠超過思科(25)、諾基亞(27)和愛立信(43)的排名。2009到2019年,華為在5G領域的研發投入超過了40億美金,超過了歐美國家主要設備供應商5G研發投資的總和。巨額的研發投入驅動了華為的創新和發展,這是華為成功的關鍵因素。
華為表示,華為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和其他在中國經營的私營企業與中國政府的關係沒有任何不同。華為與在中國的其他高新企業(包括外資企業)一樣,享受了中國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特殊待遇。華為公司的運營資金主要來自於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及外部融資,而不是政府補貼。過去十年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占比接近90%;公司的外部融資操作都是市場化運作,債務成本符合市場水平。
事實上,在中國,滿足條件的高科技企業(包括外資企業)都有權申請中國政府的相關補助,主要用於支持研究項目,華為也是通過正常渠道申請相關補助。正如報道中所說,西方國家對高科技研究項目給予補助的情況也十分普遍。過去十年,華為累計獲得的國內外研發相關政府補助金額不足收入的千分之三,2018年的政府研發補助隻占收入的千分之二。
近來,《華爾街日報》頻繁針對華為進行不負責任的選擇性報道,對華為的聲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華為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維護自身聲譽的權利。
公開資料顯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創刊於1889年,以超過200萬份的發行量成為美國付費發行量最大的財經報紙。2019年8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華為公司利用其技術、產品協助烏幹達、讚比亞等非洲國家政府“監控其國內政治對手”,對此,烏幹達和讚比亞等非洲國家都予以正式回應,認為《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是虛假報道。8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有關技術和設備在美國能用,為什麼在別的國家使用就被描述為‘監視政治對手’呢?《華爾街日報》有關報道斷章取義、漏洞百出,缺乏事實和證據支撐。作為一家國際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發表如此不負責任的報道,水準令人堪憂。”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庫幣交易所app手機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104.61MB
下載幣贏交易所app官網蘋果版
其它軟件32.88MB
下載ok交易平台app官網安卓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dboss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3.10M
下載bw交易所app最新
其它軟件33.98MB
下載瑞波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74.99M
下載區塊鏈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polygon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火網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
其它軟件175MB
下載幣贏交易所官網最新版
其它軟件14.78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