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2-17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小米槍口對內的行為,也引發了媒體和網友的廣泛討論。我們知道,這兩年,手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小米在家門口城池失守,心裏肯定不好受。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從早年的國內第一,跌至國內第五,落後華為、榮耀、OPPO、vivo。
市場研究機構的Canalys的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為1.42億部,同比增長35%;小米在國內的出貨量為3880萬部,同比大跌21%。小米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有華為的27%左右。
合理的市場競爭,有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不過,現在手機好行業已經是不良競爭,引起人們的反感。有網友質疑,我們為何總是將槍口對準同胞,而不去跟蘋果、三星較量?此前, OPPO、vivo和魅族等也被攻擊過。幾年前,一些國產手機企業被貼上“廠妹”、“千年聯發科”、“低配高價”等標簽。這種內耗行為,不利於手機行業的健康發展。
沒有高端基因
近日,小米舉行了一場線上發布會,發布小米10係列價格直奔6000元。會上,小米處處貼著華為,用意再明顯不過。然而,小米沒有高端基因,靠配置堆疊,難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說,這款手機使用的高通芯片,隻要其他手機企業願意花錢,就能買到,這並非小米的能力。況且,今天的移動芯片市場,已經成為華為、蘋果、高通三足鼎立的格局,高通獨大的局麵一去不返。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在高端市場立足,關鍵得有自己的殺手鐧,有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先說蘋果,它有領先的設計,領先的芯片,領先的操作係統,領先的體驗。再比如說華為,它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並非一日之功,是數千億元研發費用的結晶。近年,華為每年的研發費用超過1000億元。通過持續巨額研發投入,華為在底層技術上,構建起了優勢。這種優勢,也體現在華為手機上。
未來手機行業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而不是局限於個別參數,更不是配置堆疊。今天,華為手機在芯片、通信、拍照、續航、係統流暢度、產品可靠性等眾多方麵,領跑行業。正是這種領先的綜合能力,讓華為手機在全球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在國內高端市場,占有明顯的優勢。
回到小米身上來,小米的數字旗艦,一直是主打性價比的。早期,小米一年一代的數字旗艦,定價1999元起步,銷量很大,都是爆款產品,且市場熱度很長。但是,隨著小米手機的性價比不再,核心技術能力又沒能趕上來,小米數字旗艦係列逐漸褪去光環,已連續幾年沒能在市場上掀起波瀾。今天,小米在在國內的份額,嚴重依賴紅米。小米10係列拔高價格,或許另有考量——即便銷量不佳,也能得一個高端旗艦的名聲。
小米為營銷而生
小米10係列號稱研發費用達10億元,但在筆者看來,研發是不能立竿見影的。在某款產品花了一點錢,就說要超過行業主流旗艦機型,是不可能的。研發靠的是厚積薄發,很難短期見效。
從小米這兩年管理層的變化,基本可以看出,小米的重心還在營銷上,並且是在加大營銷力度。在過去一年時間裏,小米連續拿下盧偉冰、常程,這兩人都是碰瓷、打口水仗的高手。盧偉冰被網友稱為“盧十瓦”,常程被網友稱為“萬磁王”,雷軍將小米放手給這兩人,意圖再明顯不過。
小米從誕生那天起,基調就是以營銷為主,包括給自己貼上“硬件不賺錢”的標簽,也包括“饑渴營銷”策略。然而,最近幾年,小米的營銷在失效,消費者討厭“饑渴營銷”。在存量時代,一款高性價比的產品,連續多次搶不到,消費者就會心生怨氣。因此,小米的模式已經行不通。
當然,小米饑渴營銷失效,最關鍵的還是失去了性價比優勢。隨著小米上市,為了追求利潤,小米在性價比上被其他國產手機超越。如果連基本的性價比都沒有了,產品創新又跟不上,消費者就沒有期待的理由。
傍高通,貶國產
以前,個別手機企業抱著高通,引導粉絲貶低國內同行,說友商低配高價,給友商貼上“千年聯發科”、“廠妹”的標簽。那時,國產手機都對其感到害怕,以至於一些手機企業不敢用國產芯片。有國產手機企業的高層曾經對我說,一般的產品,用聯發科處理器,已綽綽有餘,但使用聯發科芯片,就會被攻擊,讓他們很困惑。很多時候,他們發布新品,都不願說用了什麼處理器,避免被攻擊。
這種捧高通,貶低國產芯片的做法,也讓很多人感到反感。長久下去,不利於國產芯片的成長。中國手機企業,還是要扶持國產芯片,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否則就會受製於人,關鍵時候被人卡脖子。再說,即便你不用國產芯片,也不要通過吹捧美國芯片,來刻意貶低國產芯片。
還好,國產芯片這幾年比較爭氣。以華為為例,在移動芯片領域,海思芯片已經走到了行業的最前列。華為的5G芯片,遙遙領先高通。今天,部分國產手機試圖依靠高通,去欺壓友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國產手機要在技術上建立自信,這種自信,不是打口水仗得來的,不是高通等供應商能給的,必須要有自己的殺手鐧。文/徐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