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5-26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台媒稱,台積電爭取在120天的緩衝期內,先幫華為生產足夠的芯片。由於台積電的產能也有限,如果不協調,很難在120天內生產足夠的芯片給華為。
一旦協調了之後,台積電將滿負荷運轉,在120天後的2020年9月12日之前完成本次訂單並順利交付,讓華為在今年不致斷供。
生死攸關120天,台積電成為華為背後最堅強的後盾,可謂患難見真情。
為什麼台積電不能再為華為供貨?去年5月,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及其68個關聯企業列入出口管製的"實體清單"。按照美國規定,使用美國技術超過25%的企業應該當作美國公司看待。
作為華為長期合作夥伴,台積電曾多次聲明,因技術成分低於25%,出貨給華為海思並沒有違反國際貿易法規。
一年間,美國不斷調整打壓策略,把25%的技術標準降低到了10%,如今甚至降低至0%。
5月15日,就在華為遭受禁令一周年之際,美國商務部運用了更加強硬的手段,發出一則通知,將限製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件在國外設計和製造其半導體。
這也意味著,隻要采用美國技術、設備的公司,和華為做生意都要得到美國批準。其中就包括台積電(中國台灣)、ARM(英國)等企業名義上不屬於美國的公司。
對此,華為早有準備,為利用最後時間窗口來增加關鍵元器件備貨,據媒體報道,華為已在商務部發布禁令前緊急對台積電追加高達7億美元訂單,主要生產采用5nm製造工藝的麒麟1020芯片以及采用7nm製造工藝的5G基帶。
華為芯片危機,繞不開美國技術實際上,芯片產業鏈是一個需要高度協同的產業。其中包括設計、流片、測試、製造等多個重要生產環節,每個生產環節下又有多個細分環節,每一個生產環節都需要上、中、下遊的產業鏈高度分工協作。
在產業的一些關鍵基礎環節,美國形成了壟斷地位。簡單說,目前全球眾多的芯片都使用了美國技術,想要生產電子產品就繞不開的美國企業。
今年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全力發展半導體國產自主替代的方案。鄧中翰表示美國商務部升級了對華為的管製措施,非美國公司隻要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備等給華為生產芯片也將受到管製,需先得到美國政府批準。此舉將直接導致華為麵臨多種主要芯片的斷供。因此,鄧中翰建議國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半導體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全力發展半導體國產自主替代的方案。
華為能否度過此次危機?這一次,我們希望有更多"台積電"竭盡全力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