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08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4 月 6 日,小米迎來了自己10周歲的生日,雷軍在微博上說“過去10年無數記憶留在我心中,仿佛就在昨天。”
2010年4月6日,在北京中關村保福寺橋銀穀大廈的807室,14人的團隊一同喝下一鍋小米粥,小米公司正式開張。
10年來,小米曆經風風雨雨,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我們就一同回顧一下小米的成長路徑。
2007年,iPhone橫空出世,很多人對於那場發布會記憶猶新,科技圈鼻祖級評論員Walt Mossberg回憶說:
“我當時就在現場,身邊的人發出一波又一波的尖叫,我也興奮異常,但還是沒有預料到它今後能如此深遠地改變世界。”
矽穀著名投資人Peter tial說,iPhone發布時自己正在高速上,“我聽到一半時不得不把車子停下來,以便全身心地知道蘋果到底創造了什麼東西。”
雖然初代iPhone足夠驚豔,但唱衰者不在少數,事實也證明,499美元的高售價讓這台手機在前兩年的時間中,僅在市場上打出一些水花。
iPhone的銷量不佳,讓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廠商鬆了一口氣,繼續高枕無憂起來,牢牢占據著中國手機的市場份額。
還在魅族做MP3和MP4的黃章,也是被iPhone驚醒的一員。
當時市麵上的手機已經逐漸擁有了音樂播放的功能,魅族的MP3獨立播放器雖然有不錯的流水和行業口碑,但白永祥和黃章兩名創始人已經感受到了行業的拐點。
2006年低,魅族在公司年會上表示公司要轉行做手機,魅族幾十名員工都鴉雀無聲。黃章本人也沒有明確的規劃,市麵上的手機品牌林立,高端市場有諾基亞、索尼、摩托、HTC,低端的也有飛科、小靈通等一票國產品牌。
但iPhone的發布給黃章點亮了一條新的出路:智能大屏手機,於是他決定將iPhone的設計理念copy進國內的。
毫無經驗的黃章開始從頭摸索,研究了2年多,做出了一款和iPhone像極了的魅族M8。這款手機在市場上的表現波瀾不驚,但卻吸引了雷軍的注意力。
作為一個魅族的粉絲,雷軍跑去認識了黃章,兩人一拍即合,隨後雷軍經常出入魅族的總部,和黃章討論手機設計的細節。
黃章雖然希望雷軍的加入,但不想給他股份,於是雷軍一邊刺探魅族手機的消息,一邊秘密籌劃小米公司的成立事宜,雷軍對新招入的同事表示:
2008年9月,穀歌正式發布了Android 1.0係統,這也是Android係統最早的版本。它打破了蘋果iOS的封閉性,以開放的姿態去擁抱智能手機市場。而當時Android在國內幾乎沒有適配的機型,其它手機的係統都是一年一更新。
小米便借助這個機會,基於Android打造了自己的MIUI,在論壇上發布一些測試版本,收獲了一批極客的追捧,這些極客去刷自己的手機,安裝MIUI的係統,在論壇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小米則積極地進行改進。
當MIUI小有名氣時,引起了黃章的注意,當他得知MIUI是雷軍一手主導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受到了背叛。因為黃章曾和雷軍就魅族手機的交互係統做過多次探討,MIUI身上也有很多魅族的影子。
黃章和雷軍決裂,但止不住後者的腳步。雷軍自己是從金山出來的,做軟件有一套,卻沒有做硬件的經驗,當時中國最牛的硬件工程師,都在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手裏。
雷軍隨後挖來了摩托羅拉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Google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林斌、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黃江吉、Google 中國高級產品經理洪峰、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係主任劉德、金山詞霸總經理黎萬強,一個7人團隊,組建了小米公司。
2011年3月,穀歌正式退出中國,同時意味著安卓係統在中國話語權的喪失,同年8月,小米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機,搭載了自己改裝的MIUI係統,給後續的手機廠商指了明路。
在硬件上,這台手機的主要規格絲毫不輸三星和HTC的高價機型,雷軍把價格放到了最後環節,當價格打在大屏幕上時,台下發出了一陣陣的驚呼:1999元!
這大概是同期旗艦手機價格的一半。“發燒”的配置和不可思議的低價格,讓整個業界為之震驚。
其實,當時小米的產能很低,在供應鏈上也沒有話語權,但它突破性地使用了純線上銷售的模式,隻賣“互聯網手機”,這樣一來就節省了大筆的廣告成本和渠道成本。
此外,小米還突發奇想地搞出了“饑餓營銷”,明明是生產不出足夠量的手機,卻通過營銷,製造出一種一機難求的假象,讓小米手機成了現象級的追捧對象。
以往手機廠商都會跟供應商定一個固定的訂購量,但購買小米手機需要提前預約訂購,小米沒有固定的訂單,根據預約額臨時(每周)跟廠商協調產量。這樣一來,小米就能減少庫存,提供運轉率,進一步縮減了成本。
軟件迭代、貼成本售價、純線上銷售渠道、線下營銷…這種依托於互聯網的經營模式讓小米很快成功,並讓小米實現了爆發性的增長,到2012年底,小米全年出貨量已達719萬台, 2013年銷量達到1870萬台,2014年賣出了6000多萬台手機,一舉超越華為、聯想和 LG,成為三星和蘋果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雷軍說:“(小米的模式)傳統手機廠商看不懂,看懂了學不會,學會了跟不上。”
但雷軍的話並沒有成為現實,在小米快速成長的同時,同行們迅速學到了小米的優勢。此後,在2015年-2016年,小米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波。
2014年,iPhone 6發布,蘋果終於不再執著於喬布斯所謂“4寸的最佳尺寸”,正式迎合市場,推出了大屏手機。借助於大屏手機的潮流,那一年全球手機銷量的增長率近 30%,此後,全球手機銷量的增速就連年下滑,市場逐漸飽和。
雷軍預計小米在2015年將會賣出1億部手機,可最後,小米完成的銷量是7000萬部。2016年更慘,銷量不增反減,全年的銷售量僅為5541萬台。
市場萎縮是一方麵,但小米失去的是互聯網不那麼發達的中國3、4線城市布局。在那裏,線下手機賣場是人們購買手機的主要渠道,其中有一部分人並不關注小米提倡的性價比,另一部分人對線上信息不敏感,隻會選擇通過眼睛看,用手摸,和被銷售員導購忽悠來決策買哪部手機。
華為和OV就做了大量線下的布局,給零售商和渠道商去分成,請代言人為手機拍廣告。三家公司在2年間相繼超越小米,通過線下經營打通了2億的消費者。
劇了解,當時OV在網上電商平台的出貨量占比約5%, 95%的手機都是線下銷售的。而80%出貨量都在線上的小米,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局限。
另外,經過多年的發展,小米並沒有建立起供應鏈的話語權,2015年小米5和Note係列的難產,與三星屏幕供應商的決裂,都讓小米吃到了苦頭。
此後,雷軍親自管理起供應鏈的業務,小米開始試探高端市場,第一次突破2000元的定價,獲取更多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麵拚命開發蘇寧、國美等線下渠道,建立線下實體店,招明星代言人,全國的地鐵和公交站也出現了小米的大幅廣告。
在一係列調整後,小米在2017年重新回到第5的位置,年度增長率達到58%。這也是唯一一家主流手機廠商,能在銷量下滑後扳回來的。
從財報上來看,小米的2019年依舊亮眼,全年總收入2058億元,同比增長17%,經調整淨利潤為115億元,同比增長34%。
這樣的增長速度相比2018年漂亮了不少。在收入中,絕大多數仍然來自小米手機。而小米IoT產品的收入也達到了621億元,同比增長41%。
小米的轉型已經有了些眉目:手機收入占比不斷下降,IoT收入占比不斷提升,而手機也開始向高端邁進,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但疫情可能會讓小米近年來的趨勢戛然而止。
除了手機之外,小米還有新業務,2016年小米新提出了“米家”的品牌,將手機、路由器、電視和平板之外的所有產品都納入旗下下。小米想通過一係列智能硬件的打造和開發,組建一套家庭物聯網的解決方案。
而且小米很創新地提出了一種生態企業布局的措施,小米投資並控股其它硬件公司,讓它們去生產諸如電飯煲、掃地機器人、電風扇等智能硬件產品,而這些產品又由小米把控設計和品控,並由小米手機和MIUI來進行控製。
此外,小米還推出了“有品”,打造了一個電商平台,裏麵販賣的東西從零食,到衣服、餐具應有盡有,按照雷軍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新的無印良品。
的確,小米此前承諾硬件利潤成本不會超過5%,這看上去是小米讓利用戶的姿態,其實也是整個行業的窘境,常年的硬件補貼,讓手機廠商能難獲得蘋果那樣的利潤空間。
互聯網服務(比如遊戲、APP購買、會員服務)更容易掙錢,也是小米想去提高自身估值,標榜互聯網屬性的初衷,但小米去年賣掉9140萬部手機,互聯網收入占比隻有8.6%。
蘋果的互聯網收入構成都有15%,沒人覺得蘋果是互聯網公司。
放在現在來看,互聯網服務已經成為小米最大的增長點。IoT的硬件銷售數還在增加,但根據統計,消費群體更多的是已經擁有智能硬件的家庭,新用戶的注入很少,這讓智能家居是否是剛需的質疑聲層出不窮。
2019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為198億元,同比增長24.4%。這部分業務也在向多元化發展,廣告、有品商城、小米金融等收入的占比也越來越大。
10年後,再也沒有人說小米是抄襲的山寨機,它也成了國內唯一依靠手機主業成功上市的公司。10年後,手機的紅利期已盡,小米也在海外擴張、高端路線、IoT+互聯網服務的轉型,它還有多大的可能性,能在多大程度上去重新定義自己,隻有在下一個10年中找到答案。